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何休作为汉末公羊学的代表,其公羊学不仅反映了汉末的社会政治,同时也融合和吸收了两汉的学术成果。既有对董仲舒等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的吸收与领会,亦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和体会。可以说何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儒者,他既深通经学家法,又并非拘泥于... 展开 何休作为汉末公羊学的代表,其公羊学不仅反映了汉末的社会政治,同时也融合和吸收了两汉的学术成果。既有对董仲舒等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的吸收与领会,亦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和体会。可以说何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儒者,他既深通经学家法,又并非拘泥于家法。我们从他对例法、礼制、灾异的诠释中,可见他对家法的领悟。但他治经并非为此,因此他在公羊学的解读中,不仅有对穀梁学的明显移用,也有对其思想的借鉴。这些反映了何休身为儒者,非专守章句的经生可比,他以三科九旨作为纲领诠释公羊学,目的不在释经,而在诠释圣人之志,以体现对现实的不满、对儒家理想政治的祈盼与追寻。公羊学作为今文经学的一部分,其诠释重义理而轻名物考证,因此在清代学术中,公羊学的兴起可谓不得其时,在考据学兴盛的乾嘉时期,并非学术的焦点。然而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嘉道以降,士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汲汲于寻求解决国家弊病之道,因此公羊学随之而名声大噪。而公羊学也在刘逢禄、王闿运、廖平等人的解读下,成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因子。可见,何休之公羊学,不仅是对汉代经学、思想的重要集成,亦在清代的社会发展中,不经意间呼应了士人的理想追求。而公羊学重义理的特点,也造就了清代公羊学诠释的不同面相。 具体来讲,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从观念史的角度,历时性的考察何休三世说的来源及形成,同时分析三世观念背后的政治意义。另外,还会就三世说在三科九旨中的位置作一简单讨论。由于三世说在三科九旨中的重要性,加之三科九旨作为理解何休公羊学的核心地位,故以此为第一章。 第二、三、四章则分别从例法、礼制、灾异三个角度来研究何休是如何诠释《公羊传》的。例法方面,则通过分析《解诂》,概括何休对例法的理解,以及在纷乱的例法中他是如何统贯起来而使之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另外,我们还会就汉代的例法研究作一简单梳理,以求整体上把握何休例法观念的历史地位。礼制方面,则是研究何休对《公羊传》中有关礼制的解读。为了理解他的礼制观念,不仅要梳理何休的具体注释,还必须与汉代的一些今古文经学说相比较,比如郑玄、贾逵等,从而全面了解何休所秉承的礼制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他对公羊礼的具体阐释。灾异方面则考察先秦以来灾异观念的变化与发展,进而探究何休灾异观念的继承性与独创性。 第五章是讨论何休与穀梁学的关系。当下对公羊学尤其是何休的研究集中在公羊学派内,或者讨论纬书对公羊学的影响。但我们忽略了《公羊传》之外的其他经典的影响,比如《穀梁传》即是如此。近来对穀梁学的研究稀少,而何休与穀梁学间的研究更是鲜见。我们打算对此作一初步研究。为说明穀梁学与何休关系,我们必须借助董仲舒以及刘向,也就是必须讨论此二人与穀梁学的密切关系,再进而研究何休与穀梁学之间的学术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公羊学与穀梁学间的历史渊源,还可以证明何休受穀梁学的影响并非孤立存在,同时他们之间都存在者一些穀梁学方面的共同特点或思想观念。 第六章我们考察清代公羊学与何休公羊学的关联,以及与何休的一些不同。拟从庄存与、刘逢禄、凌曙、陈立、王闿运、廖平这几人着手。所以选择此六人,一是因为清代学者太多,无法一一做详细研究。二是庄为清代公羊学研究的开创者,而刘则实质上发掘了何休的公羊学,尤其在何休例法的总结尤为突出。而凌、陈则为公羊学研究转向训诂考据的代表,他们以乾嘉汉学的姿态,进入了公羊学的研究领域,摆脱了龚自珍、魏源等人的政论方式,采取客观实证,以求回复汉代公羊学面貌。王闿运与廖平则代表了清末公羊学的一面,王氏虽然倡经世致用,但他对公羊学的研究依旧通过例来解释,但却并未专守何氏例法,而是有自己的理解,他治经目的不在章句家法,而是从治经中找寻挽救人心风俗的良药。而廖平作为清末的重要经学家,其平分今古的礼制观念在其公羊学著述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理解汉、清公羊学之异同,廖氏的公羊学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