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全球的范围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决大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运用治理理论改善和加强高校管理促进高校更好更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
展开
从全球的范围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决大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运用治理理论改善和加强高校管理促进高校更好更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过去20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高校的投入,但是这种高投入与实际产出的比例却是严重的不对等,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不时有媒体曝光大学中日益滋生的腐败现象,更让人扼腕不已。世人都在不断追问着一个问题:“我们的大学究竟怎么了?”2009年10月31日,科学巨擘钱学森溘然长逝,在给我们留下无尽的缅怀和哀思的同时,也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2010年“两会”期间,大学“行政化”成为全国性的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高校要去行政化。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去行政化”改革问题。 笔者在高校党委核心部门工作有20多年,有8年时间担任高校党政领导职务,对于目前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中所存在的问题经常进行反思。笔者认为,内因决定外因,要想真正解决大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当其冲要从高校内部考虑,切实改革和完善高校内部的各项体制。而在这其中,领导体制无疑是统领一切的最关键因素。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虽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高校领导体制,但该体制在运行中还存在诸多困境。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着重弄清楚以下问题: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党委究竟该领导什么?如何保证其领导的充分实现而又不干预体制所赋予的权利范围之外的事务?校长该对谁负责?校长应负什么责?校长应如何负责?如何保证校长法人权力的切实履行而不致使校长权力虚化,又该如何规范校长权力而不使其滥用?怎样正确处理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学从“单一行政管理”走向“共同治理”的境域转换,大学利益相关者如何实现大学的“共同治理”等等。 本论文的第一章是绪论,除了陈述研究问题的缘起,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外,也简要归纳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及理由。 第二章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分析工具,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党政关系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治理理论、博弈理论的内涵及主要观点,并将这些理论引入大学治理中来。 第三章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变迁历程。通过纵向的历史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对建国以来高校领导体制变化的科学总结,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的正确选择。实行这种领导体制,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全面实现培养目标,有利于使党的领导从领导体制上得到保证,有利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 第四章探讨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安排。本章首先对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基本概念加以界定,然后具体介绍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机构设置,最后重点探讨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构成体系。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作为一项制度,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应该包括党委领导什么、党委如何领导,校长应向谁负责、校长应负什么责、校长应如何负责等多方面的制度安排。 第五章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现实反思,指出了这一领导体制20多年来的运行成效,并重点分析了其在现实运行中存在的困境。其运行困境主要表现为:大学校长角色的迷茫、大学校长权力的悖论、大学校长责任的虚化、大学利益相关者的缺位。 第六章主要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领导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希冀为改革和完善我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上述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高校领导体制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大学校长的角色与定位、大学校长的遴选与变革、大学校长的权力与制衡、大学校长的责任与问责等方面。 第七章对保障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党内机制创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确保高校党委履行使命的长效机制,确保校长对党委负责的控制机制,确保廉洁从政的监督机制和构建大学党委书记与校长工作的协调机制等。 第八章则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高校领导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校内行政机制创新路径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深入思考。具体探讨了大学校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校长的权力制衡机制、校长的遴选机制创新,校长的问责机制创新、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创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