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认识的不断加深,心肌组织灌注也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心肌微循环水平是否得到有效灌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而冠状动脉微栓塞是导致组织灌注障碍的最主要的原因,进一步深入研究冠状动脉微栓塞的病理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展开
随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认识的不断加深,心肌组织灌注也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心肌微循环水平是否得到有效灌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而冠状动脉微栓塞是导致组织灌注障碍的最主要的原因,进一步深入研究冠状动脉微栓塞的病理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对成年SD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和临床介入治疗后发生心肌微梗死的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新的在体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成年SD大鼠(氨胺酮100mg/kg体重麻醉),开胸后阻断主动脉,经左心室内注射200mg的月桂酸钠(SL,月桂酸钠组,n=88)或40μm直径的微球(MS,微球组,n=32)达冠状动脉;观察不同时间段月桂酸钠致冠脉内微血栓的形成及两组心功能的变化.第二部分:药物的干预作用.(一)山莨菪碱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的研究.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山莨菪碱100mg/kg/d,腹腔注射,qd,n=48)和对照组(生理盐水代替,n=6);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术后第1、3及第7天的心功能变化;用非放射性彩色微粒子(15μm)观察术后24小时心肌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用EMSA的方法观察山莨菪碱治疗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同时观察两组间氧化应激的差异(SOD,MDA).(二):重组水蛭素对冠状动脉微栓塞的研究.目的:研究双重组水蛭素(RGD-hirudin,H)对大鼠心肌微栓塞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腹腔注射RGD-水蛭素(H1:1mg/kg,H2:5mg/kg,n=88),对照组予生理盐水(n=6);观察RGD-hirudin对心肌组织病理及不同时间大鼠心功能的变化(超声心动图评价);彩色微粒子方法观察心肌局部血流量;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观察心肌组织内细胞因子IL-18蛋白及 mRNA的表达.第三部分,临床研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肌微梗死与MMP的关系.目的:探讨冠心病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肌微梗死的发生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与近期临床事件及6个月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关系.方法:排除术前肌钙蛋白I(cTnI)阳性的患者,共有16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正常对照)及51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选;术后常规查cTnI,以cTnI升高与否分为cTnI(+)及cTnI(-)组,分别抽取术前、术后第1、第3及第5天的外周血,ELISA试剂盒测定MMP-2、MMP-9及TIMP-1的水平.观察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及随访6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