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中国的小城镇是介于城乡之间的“第三种社会”。以小城镇为叙事空间的中国电影在20世纪初就有迹可循,从最早可考的《狂欢之夜》(史东山,1936)到《小城之春》(费穆,1948),再到如今多样化的小城镇电影创作,这一电影类型在创作上已臻成熟。90年代... 展开 中国的小城镇是介于城乡之间的“第三种社会”。以小城镇为叙事空间的中国电影在20世纪初就有迹可循,从最早可考的《狂欢之夜》(史东山,1936)到《小城之春》(费穆,1948),再到如今多样化的小城镇电影创作,这一电影类型在创作上已臻成熟。90年代,中国小城镇电影迎来高爆发期,贾樟柯、王小帅等有小城镇生活经历的导演将其作为言说个人经验的场域,创作出了《小武》(贾樟柯,1998)、《冬春的日子》(王小帅,1994)等经典小城镇电影,纪实性手法、题材的转变等方面预示着小城镇电影打破了当时的窠臼、走出了新的道路。新世纪以来,中国小城镇电影的发展遵循着商业与艺术两条并行并进的路线,呈现出了混杂、多态等特性。 自上个世纪以来,受哲学、社会学等空间理论的影响,叙事学对于叙事的空间性也愈发地重视。空间叙事学偏重于研究叙事中的空间性,它认为空间与文本的形成、人类思维的运作甚至整个世界都有着密切关系。因为电影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主要以空间媒介进行叙事,因此空间叙事在电影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以空间叙事作为切入点,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小城镇电影进行以下三个维度的分析,以期对中国小城镇电影叙事的空间性有更深刻的认知。 文章的第一部分从空间与叙事活动的本质联系出发,探讨电影中的空间叙事功能。空间具有参与电影叙事的组织和叙事情节构造的功能。整体性的叙事空间框架起到组织叙事结构的作用;而不同的空间形态能够参与叙事情节的建构。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小城镇电影中,常出现的整体性空间框架有对立式、并立式、环绕式以及嵌套式四种;空间的不同形态及其变化能够参与构建叙事情节,如空间的距离总是被设定为矛盾中心,空间的连通常用于不同故事线的交汇等等。 第二部分重点关注电影空间叙事中的意象构造。意象叙事是电影空间叙事的重要内容:电影通过空间造型来塑造空间性的意象;空间性的意象是电影进行空间叙事的关键工具。新世纪以来中国小城镇电影所塑造的空间性意象主要包含公共场所类以及社会关系类两大意象群。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废墟与废城、生态小镇等等特殊的空间性意象。 第三部分从微观角度出发,总结了空间叙事中的视听造型技巧和文本修辞技巧。在视觉造型层面,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小城镇电影的突出特征是景深长镜头、仰角镜头以及大特写镜头的运用;在听觉造型层面,流行乐的使用以及诗歌旁白做到了融情入景。而电影的修辞技巧如隐喻、象征等则是通过空间造型语言来实现的。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小城镇电影在空间造型语言以及文本内涵的构建上无疑带有强烈的本土性特征,它在本土形成了自给自足的消费系统,但却可能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难以为继,如何寻求突破已成为小城镇电影的首要难题。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