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极端天气是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一种罕见的气象事件,其发生概率通常小于5%或10%。极端天气可分为极端高温、极端干旱和强降雨等。文献回顾表明,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极端天气是罕见的。本文是关于中国极端天气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比较研究。... 展开 极端天气是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一种罕见的气象事件,其发生概率通常小于5%或10%。极端天气可分为极端高温、极端干旱和强降雨等。文献回顾表明,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极端天气是罕见的。本文是关于中国极端天气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比较研究。为了揭示中美新闻语篇关于中国极端天气态度资源的异同,本文选取了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四种极端天气的新闻报道。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1)中美新闻语篇关于中国极端天气的态度资源有什么特征和相似之处?(2)中美新闻语篇关于中国极端天气的态度资源有何差异?如果有,分别有哪些? 本研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首先,根据选定的中国极端天气新闻报道建立了一个小型语料库。然后,采用UAM Corpus Tool3.3对语料进行标注和统计,以确定态度资源在中美新闻语篇中出现的频次和百分比。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中美新闻报道中极端天气态度资源的异同。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1)中美新闻语篇关于中国极端天气在态度资源分布上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和相似之处。 首先,中美新闻语篇中存在大量的态度资源。态度资源在中国日报中总计出现377次;在华盛顿邮报中出现445次。在态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中,以人的行为评价为核心的判断资源最为常见。 第二,在中美新闻语篇中,判断资源中的规范出现最多。规范主要与某人或某事的特殊性有关。规范在中美关于中国极端天气新闻报道中旨在评价极端天气的异常。在中国日报中规范主要陈述了极端天气的事实。而其在华盛顿邮报中主要强调中国极端天气的消极方面。 最后,鉴赏资源中的构成在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中出现的最少。构成与我们观点的顺序或平衡密切相关,也与我们的感知有关。更确切地说,构成在中美新闻语篇中只出现过一次。 (2)中美新闻报道在态度资源分布上存在差异。 首先,中美新闻语篇关于中国极端天气态度资源的主要区别在于态度的极性。在中国日报中积极的态度高于消极的态度,华盛顿邮报则反之。 第二,尽管在中美新闻语篇中最常见的是规范,但其对中国极端天气的态度却完全不同。中国新闻语篇中的规范旨在描述中国极端天气的事实情况。它指出,某些极端天气在冬季比其他季节更频繁,并解释了一些极端天气在冬季常见的原因。它更注重告诉人们该如何应对频繁而且强烈的极端天气。与中国日报相反,美国新闻语篇中的规范主要关注中国极端天气的负面影响。有许多负面的词语,如“严重”、“危险”和“更糟糕”,这表明中国的一些极端天气是无法控制的。它着重强调中国极端天气的危害。此外,它夸大了中国极端天气的严重程度。 最后,在态度资源的三个子系统中,情感和鉴赏在中美新闻语篇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在中国新闻语篇中,鉴赏资源多于情感资源,而在美国新闻语篇中,情感资源多于鉴赏资源。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例如快乐/痛苦,自信/烦恼,兴趣/厌倦等等。鉴赏可以被看作是制度化的感情。换言之,情感涉及情绪,它是对行为的反应,而鉴赏是对某些现象的评价。因此,中国新闻语篇中关于中国极端天气的评价比美国新闻语篇更为客观。 本研究表明中国新闻语篇中的积极态度高于消极态度,而在美国新闻语篇则反之。也就是说,美国新闻话语对中国极端天气持否定态度。此外,本研究拓宽了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也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新闻语篇中的态度资源。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