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
执行
    中文(共116篇) 外文(共0篇)
    排序:
    导出 保存至文件
    [学位论文]   黄峰        浙江大学      2015年     博士     导师: 李红叶         共179页
    摘要 : 柑橘(Citrus)是世界性的大宗水果,我国则是世界上第一大柑橘生产国。与其他作物一样,柑橘真菌性病害种类繁多,始终困扰着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正确鉴定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是开展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随着分子系统学在植物... 展开

    [学位论文]   黄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07年     博士     导师: 杨朝军         共174页
    摘要 : 资产的流动性是时变的,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因此,流动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随机的经济变量。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流动性的水平有多大,还需要关注流动性的风险有多大。本文旨在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及其溢价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内容包括流动... 展开

    [学位论文]   黄峰        华中农业大学      2001年     博士     导师: 严安生         共154页
    摘要 : 该文在国内首次对大口鲇的化学性消化机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 大口鲇   消化机能   饲料   消化酶   蛋白酶   淀粉酶  

    [学位论文]   黄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12年     博士     导师: 周光宏         共141页
    摘要 : 嫩度是决定肉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成熟是改善肉嫩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理论认为宰后嫩度的改善主要归因于钙激活酶对部分肌原纤维蛋白的有限降解,然而钙激活酶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宰后嫩度变化规律,如在钙激活酶抑制剂或钙离子络合剂存在条件... 展开

    [学位论文]   黄峰        福建师范大学      2015年     博士     导师: 张彦定         共135页
    摘要 : 小鼠磨牙是研究哺乳动物上皮与间充质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模型。牙发育依赖于来自外胚层的牙上皮和神经嵴来源的牙间充质之间的相互诱导和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两者之间一系列交互而有序的旁分泌生长因子信号传导而实现的。这些信号分子能调控牙胚... 展开
    关键词 : 磨牙间充质   RNA测序   成牙潜能  

    [学位论文]   黄峰        浙江大学      2014年     博士     导师: 阮晓东         共127页
    摘要 : 本文针对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体外模拟循环测试系统以及生理控制开展了相关研究。从两者的共同点来说,体外模拟循环系统和生理控制关注的都是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性能,前者为左心室辅助装置提供性能测试的体外平台,后者则旨在让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性能更加... 展开

    [学位论文]   黄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05年     博士     导师: 王龙         共127页
    摘要 : 本论文主要研究在实验上观察到的各种尘埃等离子体斑图,包括在小粒子阶段形成的尘埃空洞和尘埃云斑图,大粒子阶段形成的尘埃晶格和尘埃团簇,以及施加外磁场时的磁化尘埃等离子体斑图。本文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尘埃等离子体系统的结构和... 展开

    [学位论文]   黄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03年     博士     导师: 沈绪榜;邹雪城         共119页
    摘要 : 该研究计划的目的是探索适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满足至少70dB动态范围,信号带宽达到1.25MHz的A/D转换器的设计方法.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以时域交织的过采样带通Sigma-Delta调制器为基础的A/D转换器的研究.该文的工作得到了国家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 展开

    [学位论文]   黄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16年     博士     导师: 徐祖耀;郭正洪         共117页
    摘要 : 塑性形变与热处理一体化既能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又具有节能功效,是开发新型材料及加工工艺的优先考虑方向。目前广为研究的淬火-配分(Q&P)钢主要基于传统的离线热处理(一步法和两步法)工艺,其在线(塑性形变加热处理)加工工艺参数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尚未明了,需进一步研究。为此,本工作尝试在低碳钢的淬火-碳配分热处理工艺前引入塑性形变,分别通过冷轧后淬火-碳配分处理及热轧后直接淬火-碳配分处理改变钢的显微组织,关注工艺参数对马氏体细化、残余奥氏体含量以及马氏体基体碳贫化等显微组织的作用,揭示显微组织调控对材料强韧化的作用,提出Q&P钢强化、增塑、增韧和改善高速冲击性能的主导因素。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对Fe-0.19C-1.47Mn-1.50Si试样经预先冷轧后分别进行Q&P和Q&T(淬火-回火)处理,结果表明:预先冷轧细化原奥氏体晶粒后能显著细化两者的马氏体领域/束的宽度,并导致马氏体板条中的位错密度增加,而马氏体条宽基本不变,同时Q&P试样中的残余奥氏体量也基本一致。相较于 Q&T试样,Q&P试样不仅含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而且马氏体基体中的碳含量显著下降,产生严重的碳贫化现象。对Q&T和Q&P试样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细化马氏体组织能有效提高两者的强度和冲击韧性,但对延伸率影响较小。与 Q&T试样相比,Q&P试样中由于马氏体碳的严重贫化和含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导致其具有高的延伸率和冲击韧性及低的强度。因此将冷轧与Q&P处理相结合,可获得具有高强塑积和高韧性的细晶Q&P钢。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马氏体基体的碳贫化才是 Q&P试样增塑和增韧的主导因素,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诱发塑性(TRIP)、阻碍裂纹扩展(BCP)和吸收马氏体的位错(DARA)等效应对Q&P钢的增塑作用十分有限。也即配分的主要意义在于让残余奥氏体吸收从马氏体中扩散过来的过饱和的碳原子,使得马氏体基体软化和韧化,进而提高Q&P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而残余奥氏体自身仅起补充作用。 (2)初步研究了热轧后直接淬火-配分工艺中关键的两个因素:轧制温度和配分方式,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轧制温度可分别获得再结晶细化的和未再结晶形变的原奥氏体组织,进而改变经两步法淬火-配分处理后所得试样的马氏体组织特征:经再结晶细化的原奥氏体组织中,马氏体的领域和束均得到细化;而未再结晶形变态的原奥氏体组织中,仅马氏体束得到细化而领域尺寸略有增加,同时,原奥氏体中残留的位错还会遗传到相变后的马氏体中。由于马氏体相变的起始温度Ms受原奥氏体状态的影响很小,因此所得试样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基本一致。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无论轧制后的原奥氏体是否再结晶,其经两步法淬火-配分处理后的试样强度和韧性均得到显著提高而不牺牲延伸率,尤其是马氏体束和领域均细化的试样提高幅度更为显著。当轧制后的配分冷却方式由两步法改为快冷至Ms温度后自然冷却时,因碳的配分程度不够,导致在室温试样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和马氏体基体中的碳贫化程度显著降低,最终导致Q&P试样的强度增加,但延伸率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3)分别对低碳(Fe-0.20C-1.49Mn-1.54Si)和中碳(Fe-0.38C-1.54Mn-1.58Si)试样在Ms温度以下进行不同冷速的实验,模拟工业生产条件下冷却方式:炉冷(~0.5℃/s)、空冷(~5℃/s)、气冷(~50℃/s)和水冷(~300℃/s)对 Q&P钢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发现在水冷(水淬)条件下,两种试样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均很低(<0.5%),但中碳试样较低碳试样高,与一般规律相符。同时,随着冷速降低,两种试样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均升高,但低碳试样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高于中碳试样,与水淬截然相反。分析认为,这主要在于较低冷速条件下碳配分与马氏体相变同时进行,低碳试样由于Ms温度较高,碳的配分能力强,相同冷速下残余奥氏体能获得更多的碳,更易于被稳定到室温残留下来。鉴于冷却过程中马氏体相变与碳扩散同时进行,描述变温马氏体相变的K-M和Magee方程计算得到的马氏体含量应高于实际值,对于冷速较低的情况应该考虑碳配分对未转变奥氏体稳定的作用,因此马氏体形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应介于Magee方程和经徐祖耀修正的方程之间。 (4)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比了低碳(Fe-0.19C-1.47Mn-1.50Si) Q&P试样和 Q&T试样的高速压缩性能及剪切断裂特征。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为500-2000s-1时,两者的流变应力和屈服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形变过程中应变速率硬化起主导作用。而当应变速率为2500s-1时,两者的流变应力和屈服强度开始降低,表明马氏体基体的绝热软化效应大于应变速率硬化效应。利用Johnson-Cook方程拟合得到的参数表明,Q&P试样较 Q&T试样具有更低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同时,冲击剪切实验表明,Q&P试样比 Q&T试样具有更好的抗绝热剪切断裂能力。上述两种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Q&P试样中残余奥氏体低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和低的温度敏感性以及形变时发生TRIP效应。同时,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也受应变速率的影响,应变速率较低时,残余奥氏体易于发生应力/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而随着应变速率升高,绝热升温效果显著,降低了相变驱动力,马氏体相变受到抑制。... 展开

    [学位论文]   黄峰        华南理工大学      1997年     博士     导师: 陈嘉翔         共116页

    研究趋势
    相关热图
    学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