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持续性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风险。现阶段,加大控制碳排放的力度,抵御气候变暖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作为全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有义务也有必要接受国际协定的倡议,在保... 展开 持续性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风险。现阶段,加大控制碳排放的力度,抵御气候变暖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作为全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有义务也有必要接受国际协定的倡议,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尤其在新一届“气候雄心峰会”上作出“争取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后,中国将面临更加巨大的国际减排压力,减排之路任重道远。因此,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目标的协同发展问题的探索研究,在理论和实际上尤为必要。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运用单要素碳生产率测算方法,分别测算了中国2003-2017年42个细分行业及2000-2017年30个省份的碳生产率,并分别从行业和省际层面分析碳生产率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多数行业和省份的碳生产率在样本时序内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但各行业和省份碳生产率的增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及不平衡性,且差距有扩大倾向。 其次,通过LMDI分解模型,将碳生产率分解为能源结构、资本替代和投资效率三个驱动因素,在行业及省际层面上分析各因素对碳生产率变动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显示,资本替代因素是样本时序内各行业和各省份整体碳生产率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但近年来受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影响,其贡献程度有下降倾向;能源结构因素正向驱动碳生产率增长,近年来对碳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程度明显提升,但对多数省份碳生产率增长的拉动效果不够明显;投资效率因素对碳生产率的增长有负向效应,但近年来有所改善。 最后,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2003-2017年中国42个细分行业和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碳生产率的收敛特征、影响收敛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工业部门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加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能源结构是推动行业整体碳生产率趋于收敛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资本替代是推动省际整体碳生产率趋于收敛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投资效率因素抑制碳生产率的收敛。2006年开始实行的强制性能源强度约束政策对各省份的碳生产率趋于收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划分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工业部门以高于行业整体的速度趋于收敛,三个驱动因素的影响方向与行业整体一致;东部地区碳生产率以高于各省整体的速度趋于收敛,中、西部地区内部收敛不显著;能源结构因素促使东部地区碳生产率趋于收敛,但对中、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不显著;资本替代因素显著地促使三大地区碳生产率趋于收敛,且是东部地区碳生产率收敛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投资效率因素对三大地区碳生产率趋于收敛有显著抑制作用。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给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因地、因行业制宜地制定相关低碳减排政策,保证政策的可执行性、有效性及协调统一;二是优化传统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三是提高投资效率水平和投资质量,优化要素结构,强化资本要素对能源要素的替代效率;四是积极调整行业结构,在扩大高产值、低能耗行业的产值规模的同时,合理改造传统高耗能、低产值行业。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