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汉景帝三年,平定“七国之乱”后,开始推行全面的削藩政策,析常山郡以置中山国。目前,有关汉中山国的墓葬发掘资料比较丰富,尤其是诸侯王墓,引发了学界的热烈讨论并在汉代墓葬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新认识。然而当前,两汉中山国的墓葬研究,多集中在对... 展开 汉景帝三年,平定“七国之乱”后,开始推行全面的削藩政策,析常山郡以置中山国。目前,有关汉中山国的墓葬发掘资料比较丰富,尤其是诸侯王墓,引发了学界的热烈讨论并在汉代墓葬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新认识。然而当前,两汉中山国的墓葬研究,多集中在对个别诸侯王墓葬、典型随葬品及世系年代、墓内装饰等方面的研究。将汉中山国大型墓葬与中小型墓葬相结合,并从政治和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墓葬特征的研究较为少见。 本文首先对两汉中山国多次废置的过程和原因,结合学界对汉代地理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梳理,得出主要研究的地理范围,并详细列明典型区域的墓葬发掘情况,其中大型墓葬有10座,中小型墓葬有174座。大型墓葬集中分布于定州(卢奴)、满城(北平)、望都三地,中小型墓葬考古发掘集中在定州(卢奴)、唐县、满城(北平)三地。然后从墓葬形制及相关问题、葬具与随葬品、丧葬理念的变化几个维度,展开分析与研究。最后与两京地区及两京周边的个别墓葬进行分期比较,探析两汉中山国的墓葬特征及意义。 经过研究发现,随着汉廷对王国与侯国政策的调整,汉中山国的大型墓葬,在西汉中期以后受制度的约束明显加强,墓葬形制及相关方面较于两京地区的大型墓葬体现出一定的“保守性”与“滞后性”。中小型墓葬则呈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墓内祭祀思想的发展和椁墓向砖室墓转化的过程在汉中山国的中小型墓葬中皆有迹可循或表现的较为显著。两汉期间,中山国丧葬理念的发展与变化,同两京地区保持高度的统一。 大型墓葬中葬具的设置和美化,更多的体现出墓主个人的愿望;而中小型墓葬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陈设,在结合墓主经济情况的同时,更多地反映出墓主的亲人等对墓主的纯朴祝愿。进入东汉之后,统治阶层对同穴合葬的大力推崇,加速了墓葬形制向砖室、券顶、多室的方向演进。而汉中山国小砖造墓的发展与普及,客观上促进了汉墓形制的演进,同时在促进汉文化的形成方面有所裨益。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