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背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骨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发病隐匿,病程较长,出现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KOA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包括慢性劳损、肥胖、骨质疏松、外伤及遗传等众... 展开 背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骨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发病隐匿,病程较长,出现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KOA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包括慢性劳损、肥胖、骨质疏松、外伤及遗传等众多因素,最新研究发现KOA也与免疫反应、多种自由基侵害、骨内压增高、细胞因子等有密切关系,但其发病原因及致病机制仍尚未研究清楚,考虑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KOA的临床症状呈现出多样,主要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重者可表现为关节僵硬,通常累及一侧或双侧膝关节,尤其是在上下楼梯时表现更加明显,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KOA的发病率提高,就诊比例也增加,对于某些内侧间室的KOA患者腓骨近端截骨虽有良好的效果,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在膝关节的解剖构成中,膝关节胫骨近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膝关节承担载荷和参与膝关节功能活动的重要部分,因此是临床研究的重点。CT在临床工作中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定量计算机断层成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提供了一种精准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区别松质骨、皮质骨,并且拥有CT技术全方位、任意重建等优势。张英泽团队利用该法研究了内侧软骨下骨、外侧软骨下骨、腓骨颈等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CT值,发现胫骨平台内、外侧骨、腓骨密度的差异,首次提出“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使腓骨截骨术在临床快速推广,但其研究测量部位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拟通过运用该测量方法,分别测量正常成人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胫骨近端上、下两层的内侧平台、髁间隆起部分、外侧平台共18处ROI的CT值,明确其分布及变化的特点,进一步佐证“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为腓骨近端截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目的: 本研究利用QCT法对膝关节胫骨近端18处ROI的CT值进行测量,通过比较各部位CT值差异,明确骨密度分布、变化特点。进一步佐证“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为腓骨近端截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方法: 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因体检或外伤在本院行膝关节CT检查的病例102例,后者取其健侧膝关节进行重建,排除影像资料及就诊信息不全的病例12例,组成正常组共计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期间在本院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变并行膝关节CT检查的患者为关节炎组,按要求对图像重建病例113例CT检查的病例113例,排除其他各种干扰因素病例23例,组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组共计90例(以下简称:关节炎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40-70岁,平均56岁。登陆医院放射科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根据所选取的病例的就诊号,调取选取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住院病例系统中个人信息,其他科室的相关就诊信息,门急诊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和既往就诊信息等,保证所选取的病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及相关的研究所必要的要求。运用PACS系统中的自带测量软件,将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直接进行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层、胫骨近端下层的内侧平台(以下简称:内侧)、髁间隆起(以下简称:髁间)、外侧平台(以下简称:外侧)共18处ROI的CT值测量,其中两组病例的重建工作均由放射科高年资技师重建后发送至PACS系统中,登陆系统进行相关测量工作,将两组数据测量工作均由放射科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再次测量,确认无误后将测量数据分别记录到专门制作的测量表格中。 结果: 1、正常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层各部位的CT值:内侧245.79±71.13Hu,髁间99.94±45.85Hu,外侧200.70±78.14Hu;正常成人膝关节胫骨近端下层各部位的CT值:内侧182.22±66.97Hu,髁间76.75±42.29Hu,外侧158.78±59.74Hu。 正常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不同层面各部位的CT值比较 1)正常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层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正常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下层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正常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层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明显高于膝关节胫骨近端下层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层各部位的CT值:内侧268.44±110.33Hu,髁间74.07±60.22Hu,外侧163.38±89.14Hu;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下层各部位的CT值:内侧 158.08 ± 72.20Hu ,髁间56.11 ± 54.84Hu ,外侧121.39 ± 67.86Hu。 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不同层面各部位的CT值比较 1)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层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下层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明显高于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下层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层各部位的CT值:内侧245.79±71.13Hu,髁间99.94 ±45.85Hu,外侧200.70±78.14Hu;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层各部位的CT值:内侧268.44±110.33Hu,髁间74.07±60.22Hu,外侧163.38±89.14Hu。正常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下层各部位的CT值:内侧182.22±66.97Hu,髁间76.75 ±42.29Hu,外侧158.78±59.74Hu;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下层各部位的CT值:内侧158.08±72.20Hu,髁间56.11±54.84Hu,外侧121.39±67.86Hu。 两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不同层面各部位的CT值比较 1)两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上层各部位的CT值比较:关节炎组内侧CT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内侧的CT值,而髁间、外侧的CT值比较发现,正常组明显高于关节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下层各部位的CT值比较:正常组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明显高于关节炎组内侧、髁间、外侧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对正常组、关节炎组膝关节胫骨近端不同层面、不同部位的CT值比较中,发现: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胫骨近端CT值,即骨密度变化呈现内侧>外侧>髁间,近端上层>近端下层的特点,与膝关节生物力学特点相适应。 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胫骨近端上层内侧CT值高于正常组,其余部位均低于正常组,分析原因是由于胫骨近端多为松质骨,负重面大,内侧平台在重力作用下渐渐出现内侧软骨下骨塌陷、微骨折,而外侧有腓骨支撑不发生塌陷,内外侧平台受力不均,从而内侧软骨下骨的骨密度才会显著增高,这种骨密度变化特点与“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相符合。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