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本论文所研究的是马一浮用“六艺赅摄一切学术”这一思想观念重建儒家性命之理所发生的历史背景、所体现的具体思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一重建过程所表现出的最终发展方向。全文共分五章,内容提要如下: 第一章所研究的是马一浮用“六艺赅摄一切... 展开 本论文所研究的是马一浮用“六艺赅摄一切学术”这一思想观念重建儒家性命之理所发生的历史背景、所体现的具体思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一重建过程所表现出的最终发展方向。全文共分五章,内容提要如下: 第一章所研究的是马一浮用“六艺赅摄一切学术”这一思想观念重建儒家性命之理的历史背景。作者认为,中西文化冲突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总的历史背景,在这一背景下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难以应付时局的衰落趋势,重新反省历史文化现实,复兴和重建儒学成为新儒家的历史使命。科玄论战显示出知识与道德的矛盾,如何实现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成为一个时代课题。马一浮认为当时中西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知不知有性命之理,西方科学学术所坚持的客观性原则,不知天人合一的性命之理,在知识活动中排除了道德价值而陷于恶。传统儒学作为体现天人合一理想的德教学术,其所阐发的性命之理能弥补科学学术的缺陷。因此,马一浮回到了原始儒家的六艺之学,欲以六艺之学作为德教统摄一切知识学术与道德学术,以此重建儒家性命之理而实现德知统一。 第二章所研究的是马一浮用“六艺赅摄一切学术”这一思想观念重建儒家性命之理所体现的思路。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来看,在当时要复兴和重建儒家文化,唯有接着宋明理学讲性命之理,而接着宋明理学讲性命之理,必然走上宋明儒家以道德学术排斥知识学术的老路,无法实现知识学术与道德学术的统一。针对这一困难,马一浮的解决办法是用先秦儒家六艺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来重建和发挥宋明儒学的性命之理,其具体落实即是提出“六艺赅摄一切学术”的思想观念。在当时所谓一切学术主要指先秦诸子学术系统、西方近代科学学术系统及儒释道三教学术系统。三系学术可分为知识学术与道德学术两大类。马一浮的具体思路是以原始儒家六艺之学内圣外王之道的理想人生境界构架作为价值标准,以六艺之学作为学术统类依据,经由六艺之学把一切知识学术与道德学术统摄到内圣外王之道的构架内,又以六艺之学为修道之教来发挥和体证性命之理,以此来实现知识学术与道德学术在性命之理中的统一。因此,马一浮认为由原始儒家六艺之学内圣外王之道的人生境界构架所发挥和体证的性命之理是一切道德学术和知识学术的唯一道统,人类的一切思想学术不出儒家性命之理所包涵的范围。就性命之理本身而言,它却不是知识的对象,而是个人道德践行证悟所知的天人合一生命境界。 第三章所研究的是用“六艺赅摄一切学术”这一思想观念重建性命之理所包含的内容之一,即儒家六艺之教如何统摄先秦诸子学术与西方近代科学学术。作者认为,依照马一浮的思路,传统儒家性命之理作为形而上的道统其形而下的具体展开和表现即是儒家六艺德教。而性命之理作为本体之理则表现为儒家六艺德教的内圣和外王两重纬度,其中内圣维度是道德价值的实现,由内圣维度看,儒家六艺之教表现为纵向上人生道德修养和践行的不同规范和境界。而外王维度则是知识存在的表现,由外王维度看,儒家六艺之教则表现为横向上与人生致用相关的不同的知识类别和范畴。因此,儒家六艺德教的实现即是纵横无碍、体用兼备的内圣外王之道。就先秦诸子学术与西方学术而言,先秦诸子学术皆“思以其道易天下”而偏于解决现实社会和政治问题,西学则重视科学知识而偏于物质功利,都有长于外王功用而暗于内圣性体的缺憾,不出性命之理的范围而为儒家六艺之教所含摄。 第四章所研究的是用“六艺赅摄一切学术”这一思想观念重建性命之理所包含的内容之二,即儒家六艺如何统摄儒释道三教学术。作者认为,在马一浮看来儒释道三教学术对人生的价值判断和境界追求存在根本分歧,但在学术品格上却同为反己自求、知行合一的修道体道学术,基于学术品格相同,儒释道三教学术在历史上经过了长期的相互斗争、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后最终趋于合一。就合一的方向看,是偏离外王而向内圣的方向合一,这一点在佛老主张出世的学术自不用说,就讲内圣外王之道的儒教学术本身而言,也因其主流偏向内圣大讲心性道德,因此架空外王而引发了重视外王的功利学派的兴起。基于儒家六艺之教内圣外王合一并重的根本精神,儒释道三教学术也不出性命之理的范围而为儒家六艺之教所含摄。 第五章所研究的是马一浮用“六艺赅摄一切学术”这一思想观念重建儒家性命之理的最终发展方向。作者认为,马一浮虽然用先秦儒家六艺之学内圣外王之道完成了宋明儒学性命之理的重建,但他重建性命之理的目标并不是为人生道德行为的可能性和价值提供形上依据,而是追求在人生境界上实现德知统一,即教人在知识行为中觉悟道德价值而体现人性智慧。因此,他始终坚持六艺是德教,即教人追求道德生活、实现本来人性的学术。对于六艺德教中所体现的性命之理,他要求以实践体证的态度转变为自己实际的人性智慧和生命境界,而不以哲学思辨的了解为满足。针对儒学在近代迷失性体、陷落外王、不明心体、迷失道统的种种衰落表现,他认为复兴儒学的关键在于人人复归由儒家性命之理所指示的本来心性,这样一来,他用“六艺赅摄一切学术”重建性命之理的最终发展方向不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统一知识学术与道德学术的思辨形上学,而是落实为实践中个人以德率知的人生境界。 由以上研究,作者认为,马一浮重建儒家性命之理的目的是以德为本而实现儒家文化作为德教的本位性和普世性,力图在儒家旧内圣的基础上实现新外王。马一浮以儒家六艺德教为统类总纲,把先秦诸子学术和西方近代科学学术及佛老学术皆统摄到儒家六艺德教的范围内,通过为先秦诸子学术和西方近代科学学术引入内圣道德作为其外王之用的价值标准使其儒学化,又为佛老二教的学术引入儒家入世利他的外王功用作为其内圣道德修养的理想追求而使其儒学化,由此重新建构了面向全人类的世界化的儒家六艺德教学术文化系统。但是马一浮因此把知识局限在道德的范围内,认为性外无知,这显然与西方知识文化的方向不合。这样一来,用“六艺赅摄一切学术”的思想观念来重建儒家性命之理只能是一种文化理想,而不可能成为事实。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