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我国的耕织图源远流长,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有反映原始农业的岩画出现,其后在先秦器物、两汉画像砖石、魏晋墓室壁画、唐代石窟壁画中,均有大量的展示农耕和蚕织多种内容的图像。这些宋代之前的耕织图一般被称为早期耕织图,还比较分散,没... 展开 我国的耕织图源远流长,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有反映原始农业的岩画出现,其后在先秦器物、两汉画像砖石、魏晋墓室壁画、唐代石窟壁画中,均有大量的展示农耕和蚕织多种内容的图像。这些宋代之前的耕织图一般被称为早期耕织图,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耕织图。早期耕织图对当时的农业也产生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作为农业资料,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耕织图发展到宋代,形成了一个系统,可以说宋代楼璹所绘《耕织图》是第一部系统的《耕织图》画册,达到了传统农业通过图像推广操作技术的高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杭州于潜丝织业的发展,优越的地理条件等多种原因促成了这部《耕织图》的出现。而此《耕织图》出现之后,也对当时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作为于潜县令的楼璹,绘制这本《耕织图》,本来就有劝诫农桑的寓意。时至今日,我们来看这本《耕织图》,仍能从其中看到南宋时期的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当时人民生活的景象。 宋代楼璹开创了系统的《耕织图》之后,兴起了一种“耕织图文化”,以后各代均有不同种类的《耕织图》出现。从元代程桀的《耕织图》到明代的《便民图纂》再到清代各种不同种类、不同题材的耕织图,伴随着农耕桑织技术的不断进步,《耕织图》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一时期《耕织图》的内容和载体也得到了拓展,出现了不同于以往题材的棉花图,并且出现了各种以耕织图为题材的年画在民间流传,耕织图由比较单纯的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发展为一种通俗的文化现象。 《耕织图》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体现着它的历史价值,透过其产生及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从中窥到各个朝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看到每个朝代农耕桑织产业发展的状况;还可以了解各个朝代绘画风格的变化;当时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变化,每一套耕织图都可以说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画册。 《耕织图》不仅在我国发展并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流传到国外。最初是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国家传播,后来还远渡重洋,到了欧美地区。在欧美国家发现了以《耕织图》为题材的盘子、瓷器、壁画等,更重要的影响是在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日本和朝鲜半岛。《耕织图》在十五世纪末就已经在日本流传发展,并且在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农书的编纂、美术风格的变化及绘画题材的丰富、民俗等多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