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作为唐代诗坛上仅次于李白、杜甫的文学大家,自居易自幼便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早年满怀“兼济之志”,积极入世。但在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世的艰辛之后,他决定抽身离开官场,于大和三年(829年)退居东都洛阳,从此开始了长达18年“似出复似处,非忙... 展开 作为唐代诗坛上仅次于李白、杜甫的文学大家,自居易自幼便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早年满怀“兼济之志”,积极入世。但在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世的艰辛之后,他决定抽身离开官场,于大和三年(829年)退居东都洛阳,从此开始了长达18年“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的“中隐”生活。诗人沉湎于饮酒赋诗,交友唱和和谈禅事佛之中,过着优游暇裕的生活。但他并未完全忘怀政治,退居期间他的一些诗歌表现出关心民生和政治的心态,尽管这类诗歌为数很少,但它们表明了白居易晚年时在诗酒之外,也许更接近真实的一种心态。他还多方筹集资金开凿龙门八节滩,重修香山寺,这一时期白居易创作出的诗歌多达千余首,这些诗歌创作促进了洛阳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洛阳的声誉。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白居易晚年选择洛阳作为最后栖息之地的原因,退居后的思想、创作、交游情况,以及他对洛阳诗坛和整个洛阳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期对自居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裨益。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