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本文对本溪产紫穗槐果实活性部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活性部位筛选、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化学成分抑制癌细胞活性与构效关系、HPLC指纹图谱、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等内容,为紫穗槐果实的合理利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共分六章,... 展开 本文对本溪产紫穗槐果实活性部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活性部位筛选、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化学成分抑制癌细胞活性与构效关系、HPLC指纹图谱、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等内容,为紫穗槐果实的合理利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共分六章,其中:第一章紫穗槐果实活性部位筛选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紫穗槐果实5个不同提取部位进行了小鼠抗炎和镇痛试验及对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确定石油醚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是抗炎、镇痛的主要活性部位,且75%乙醇提取物对家兔皮肤没有刺激性作用。 第二章紫穗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各种色谱分离手段,从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其中14个化合物,包括1个芪类化合物、11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三萜类化合物和1个高级脂肪醇。分别为3,5-二羟基-4-牻牛儿基联苄(1)、5,7-二羟基-8-牻牛儿基双氢黄酮(2)、6a,12a-去氢鱼藤素(3)、6a,12a-去氢-α-毒灰叶酚(4)、灰叶素(5)、去氢色蒙酮(6)、7,4'-二甲氧基异黄酮(7)、5-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8)、7,2',4',5'-四甲氧基异黄酮(9)、2'-羟基-4,4'-二甲氧基查耳酮(10)、6a,12a去氢紫穗槐苷(11)、山奈酚-3-葡萄糖-7-鼠李糖苷(12)、β-谷甾醇(13)、正三十碳醇(14)。其中化合物1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6为一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为首次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8、10、12、13、14为首次从紫穗槐属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3、4、5、7、9为首次从中国产的紫穗槐果实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含量为2.1%,用GC-MS从中分离3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6.49%。 第三章紫穗槐果实HPLC指纹图谱研究采集了14个不同地区的紫穗槐果实样品,首次建立了紫穗槐果实活性部位总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标准,同时建立了其与混淆品(大翅蓟,云木香,牛蒡子,毛头牛蒡,水飞蓟)区别的HPLC法。首次测定了紫穗槐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和不同贮存时间的灰叶素、7,2',4',5'-四甲基异黄酮及5,7-二羟基-8-牻牛儿基双氢黄酮的含量,确定9月为果实的最佳采收期,8月为叶的最佳采收期,可为再生资源有效利用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现果实中各成分随贮存时间的延长,除7,2',4',5'-甲氧基异黄酮外,其它两组分含量均降低。为紫穗槐果实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第四章紫穗槐果实化学成分抑制癌细胞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首次将从紫穗槐果实中分离得到的9个单体化合物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抑制人恶性黑色素肿瘤细胞A375-S2的活性筛选,并对其结构与活性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确定紫穗槐果实抑制人恶性黑色素肿瘤细胞A375-S2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异黄酮苷元类化合物。 第五章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首次起草制定药材质量标准,为其开发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药材及其制剂提供基础工作。 第六章结论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