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
执行
    中文(共8篇) 外文(共0篇)
    排序:
    导出 保存至文件
    [会议]   刘永亮   王丽民        2008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        2008年      共 11 页
    摘要 : 关于城市最佳规模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评析,并利用中国1990-2006年间娄据对我国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对于多娄指标和年份,中国... 展开

    [会议]   陈明生   邵雪松        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2011年      共 5 页
    摘要 : 已有文献较多研究了在聚集经济作用下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我们从环境因素中凝练出环境容量因素,确定其既是决定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又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要求。在聚集经济的作用下,并考虑环境容量对于产业布局的影响... 展开

    [会议]   MA Yahua   马亚华   YANG Fan   杨凡        首届(2014)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学术年会        2014年      共 9 页
    摘要 : 连续竞争均衡的假设使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城市的形成.在不完全市场中,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与交易成本增加之间存在两难冲突,组织用行政指令替代讨价还价机制,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分工演进和经济增长.空间阻滞效应导致的空间分异,即要素配置效率的空... 展开

    [会议]   赵景海        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06年      共 6 页
    摘要 : 工业化时期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是资源型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因包括对资源的需求和"逐利资本"的投入等均具有"外生"的特点;聚集经济虽然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壮大的内因,但是聚集经济却受到其发展特点的抑制,城市公共物品也普遍缺乏。... 展开

    [会议]   乔彬   闫乾峰        2008国际都市圈发展论坛        2008年      共 7 页
    摘要 : 城市经济增长的来源是生产中的聚集经济,城市经济主要集中在两种聚集经济的讨论:产业专业化、产业多样化引致的静态外部性和动态外部性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聚集与扩散,进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本文分别对静态、动态外部性与产业区位选择和生产率的关系... 展开

    [会议]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2007年年会        2007年      共 9 页
    摘要 : 本文在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一外围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思路的基础上,从产业的空间集聚视角入手,建立起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不完全的经验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差异的内在空间机制在于各省的制造业... 展开

    [会议]   李爱民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15届年会        2013年      共 13 页
    摘要 :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事关中国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Carlino模型为基础,全面分析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聚集经济,得出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具有各异的城市规模效率.新一轮城镇化应当与"整体分散,优势集中"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相适... 展开

    [会议]   陈红梅   方淑芬        2006年实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2006年      共 6 页
    摘要 :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城市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各因素间的整合和协同作用.大学城能够迅速集聚人才和各类资金,教育、科研、产业实现自然连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原动力.首次采用TANSLOG COST MODEL来分析大学城的规模效应... 展开

    研究趋势
    相关热图
    学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