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
执行
    中文(共319篇) 外文(共0篇)
    排序:
    导出 保存至文件
    [期刊]   田进   周晓净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1年3期      共8页
    摘要 :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使隔代抚养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利用OLS模型对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检验隔代抚养对青少年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隔代抚养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不同方... 展开

    [期刊]   林竹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      共4页
    摘要 : 大学生能力在本质上是多元的,包括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二者在个人事业成功方面具有同样重要作用,而且非认知能力在大学就读期间依然可以培养.在高校科创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申请课题、组建团队、选择导师、执行项目到最后结题的过程,锻炼培养了创新... 展开

    [期刊]   杨中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共11页
    摘要 : 基于中国教育跟踪调查(CEPS)基线与追踪数据,借鉴增值理念,使用OLS回归和两水平模型方法,分析了家庭背景、学校因素对学生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增值的影响,探讨了学校因素对家庭背景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一方面,家庭背景、学校因素都是影响学生认知与... 展开
    关键词 : 家庭   学校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   增值  

    [期刊]   刘森林   李海灵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      共7页
    摘要 : 文章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对个体职业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教育等其他变量后,认知能力中,数学能力对个体职业地位获得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非认知能力中,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能显... 展开

    [期刊]   姜宇   蒋亚丽   《社会科学前沿》    2021年5期      共6页
    摘要 : 近年来,非认知能力这个全新的概念逐渐出现在社会学研究的视野当中。随着研究的增多,与非认知能力相关的研究结论不断完善。为了后续更深入地理解和发展非认知能力,文章通过对非认知能力的研究,梳理出了非认知能力的概念和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非认知能... 展开

    [期刊]   盛卫燕   胡秋阳   《上海经济研究》    2019年4期      共15页
    摘要 : 新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为深入分析长期备受关注的技能溢价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本文首次选取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视角,分析了个体能力特征对我国技能溢价的影响.基于CFPS2010-2016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认知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但对技能溢价的... 展开

    [期刊]   朱志胜   李雅楠   宋映泉   《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共13页
    摘要 :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贫困地区农村137所寄宿制学校三期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地区的寄宿制教育形式并不利于农村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寄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较之非寄宿儿童均处于不利地位.寄宿教育对... 展开

    [期刊]   刘森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共10页
    摘要 : 以大学生收入预期为切入点,利用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从颜值与能力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收入预期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大学生收入预期高于女性大学生;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与颜值等因素对大学生的收入预期均有不同程度的... 展开

    研究趋势
    相关热图
    学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