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
执行
    中文(共125篇) 外文(共0篇)
    排序:
    导出 保存至文件
    [期刊]   张业明   张仁杰   胡宁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1年1期      共2页
    摘要 : 海南岛石碌群为一套层状有序的浅变质岩系,主体 代表滨浅海相沉积产物,各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其中除第一层外,第二至第六层均发现新元 古代藻类化石。作者不支持“石碌群是构造混杂岩”之见解。
    关键词 : 海南岛   石碌群   构造混杂岩  

    [期刊]   马润则   陶晓风   刘登忠   石和   胡新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年3期      共7页
    摘要 : 麦堆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措勤盆地的北缘,由性质不同的各种构造岩片组成,岩片呈近东西向展布,之间多为构造接触,多期变形明显.其中的变质超基性岩岩片宽数米-数十米不等,经历了强烈的蛇纹石化、硅化及碳酸盐化.变质超基性岩虽然化... 展开
    关键词 : 措勤   麦堆   构造混杂岩   西藏  

    [期刊]   陈金荣   况忠   贺永忠   卢定彪   朱勋   《贵州地质》    2003年1期      共5页
    摘要 :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几克里阔勒构造混杂岩带,岩石组成复杂,岩石种类繁多,构造现象丰富.笔者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室内微观资料和化学分析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叙述了该混杂岩带的岩石学和构造特征,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研究青藏高原北缘的... 展开

    [期刊]   江元生   《四川地质学报》    1999年2期      共4页
    摘要 : 构造混杂岩是探索大陆造山带地壳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从物质组成、沉积相、生物组合、变形变质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构造混杂岩的基本地质特征,并从区调工作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法。

    [期刊]   刘德良   李曙光   葛宁洁   张志敏   王来明   韩宗珠   赵广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94年3期      共6页
    摘要 : 青岛仰口构造混杂岩位于大别-胶南造山带东段,为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带边界韧性剪切带内的蛇绿混杂岩.它大体经历了三期变形,始于印支期,历经燕山期至后燕山期.

    [期刊]   翟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年2期      共9页
    摘要 :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滤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梭岩和变晶糜梭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 展开
    关键词 : 糜梭岩   构造混杂岩   秦岭   大别山   造山带  

    [期刊]   杜建国   张鹏   姜俊峰   《安徽地质》    1996年1期      共9页
    摘要 : 安徽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河南秦岭-桐柏构造岩相带的东延部分,由于受诸多地质因素影响和控制,河南境内一些完整的岩相带向东至我省境内则残缺不全甚至消失。但根据近几年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北淮阳变质褶皱带自北而南划分为:1.前陆盆地-杨山群;... 展开

    [期刊]   吴新国   吕继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年3期      共6页
    摘要 : 构造岩片作为造山带中非史密斯地层地区的填图单位有其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为6大构造岩片,其中蛇绿混杂岩岩片又分4个次级岩片,进一步阐述了缝合带内不同单元具有不同岩性和不同构造型式,是一条复杂的构造带,并发现俯冲板块一侧的... 展开

    OA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摘要 : 中国造山带面积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3/5.造山带区由于经历过复杂的多岛洋演化,陆缘增生与陆-陆碰撞等多期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混杂岩.混杂岩的识别与分类是造山带地质编图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介绍国际国内对混杂岩概念的理解,对与混杂岩紧... 展开

    研究趋势
    相关热图
    学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