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 2006 年,2007 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云南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2013 年被昆明市科技局批准为“昆明市康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由云南省科技厅批准,与香港中文大学孔祥复院士共建... 展开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 2006 年,2007 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云南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2013 年被昆明市科技局批准为“昆明市康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由云南省科技厅批准,与香港中文大学孔祥复院士共建 “云南省孔祥复院士工作站”。中心现有固定教职工 14 人,教授 5 人,副教授 3 人、中职 4 人,初职 2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5 人(包括院士工作站两名兼职导师),硕士生导师 7 人。“十二五”期间,领导班子结合中心发展现状,根据《关于实施学术团队制度(PI制)的规定(试行)》文件精神,全面推行学术团队制度。在云南特色药物工程研究领域方向设置三个亚学科方向: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工程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康复工程研究和云南特色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其评价工程研究。学术团队负责人参与中心重大决策和发展规划管理。同时,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联合培养为抓手,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队伍,积极探索基础与相关临床与云南制药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成立跨单位、跨部门和跨学科的联合研究团队,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 4 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学科方向一:云南特色药物工程研究;学科方向二:高原光损伤皮肤病防治工程研究;学科方向三:康复工程研究;学科方向四:骨组织工程研究和数字化导航模板应用与 3D 打印技术工程研究。 “十二五”期间,依托中心建设的“云南省代谢性疾病药物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通过定期考核,发明专利“芒果苷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及技术转让给昆明制药集团后,已全面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十二五”期间,中心积极抓住机遇,以“全面发展、突出重点”的科技工作方针,发挥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医院-中心”合作和“中心-企业”合作。中心共获各类科研项目 40 余项(包括中心支持的联合研究团队),获资助总经费 1347.1 万元,其中:NSFC-云南联合基金项目 1 项(排名第二),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子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 项,省级重点项目 5 项,省级一般项目 17 项,省教育厅重大项目 1 项, 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4项。申请发明专利 12 项,获得授权 3 项;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其中:国外SCI收录期刊 30 余篇,国家核心期刊 40 余篇。“十三五”期间,中心将围绕学校建设“区域高水平医科大学”的总体目标,中心以“深化内部机制体制、加快内涵发展、产学研为一体、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努力实施人才工程、特色发展、交叉集成、开放合作等四大战略,切实提升中心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初步建立集天然药物研发工程、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和生物材料工程产学研为一体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平台。形成一支针对云南省高等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创新团队,为完善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云南省高等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学水平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