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始于1985年建立食品及农畜产品加工系, 1990年更名为食品科学系,2010年3月更名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包装工程系、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 展开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始于1985年建立食品及农畜产品加工系, 1990年更名为食品科学系,2010年3月更名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包装工程系、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25人、博士后6人,形成了本领域优秀的人才师资队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拔尖人才、北京市青年英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师资队伍为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学科建设: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充分依托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科研创新能力与产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拥有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有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微生态制剂关键技术开发北京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蛋品安全生产与加工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工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挂靠学院,为学院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学院近年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57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10项,接受国家及省市级电台采访100余次。专业建设: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包装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拥有都市农业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高等学校食品类专业校内创新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学院实验室使用面积约10000平方米,设有食品微生物检测、食品理化检测分析、食品生物检测、果蔬贮藏与加工、畜产品加工、食品工程等13个教学实验室,拥有饮料生产线、小型啤酒生产线、葡萄酒生产线、小型冷库、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食品超高压加工设备、超临界提取设备、全自动快速微生物鉴定仪、食品品质测定仪等仪器设备,设备总值约4000余万元,能够满足学院专业教学需求。近5年以来,学院发表教改论文52篇,承担校级教改项目20项,获得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副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本,省部级规划教材5本,北京市精品教材及其配套教材2本,案例版生物工程系列规划教材1本;副主编和参编专业其他教材6本。人才培养: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包装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生680余名,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究生131名。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校内建立了葡萄酒生产线、果蔬汁生产线、奶制品生产和食品原料安全生产基地等4个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建设了北京顺鑫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新食品分公司、北京三元乳品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第五肉联厂、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红叶葡萄酒有限公司、北京庆丰万兴食品科技研发中心、北京伟嘉人生物有限公司、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北京通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理化分析中心等30余家产学研基地和3个教授工作站,其中北京红叶葡萄酒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级优秀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类比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连续十年举办食品节,开展入行宣誓等诚信和行业教育活动。学院分别获得全国“盼盼食品杯”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萌番姬杯”全国大学生最佳创业团队、优秀创业团队。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三等奖、“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和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科技作品三等奖等优秀成绩。学院毕业生考研率逐年上升,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2016年就业率达到99%。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分布在政府食品检验单位、食品检疫检验部门、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管理等多个行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例如:北京市、区卫生监督所,北京市海关,百事食品有限公司、统一食品有限公司、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百胜餐饮集团、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踏实认真、工作责任心强,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2017年11月更新)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