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八十年代是文学转型和思想解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划时代的阶段,文学评论所起的导向和总结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文学期刊是承载文学评论的最主要媒介,研究其与文学评论转型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将文学制度史、媒介史、批评史、思潮史相结合,从而更为... 展开 八十年代是文学转型和思想解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划时代的阶段,文学评论所起的导向和总结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文学期刊是承载文学评论的最主要媒介,研究其与文学评论转型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将文学制度史、媒介史、批评史、思潮史相结合,从而更为准确地探寻文学史演进的过程。 纵观八十年代的文学期刊及文学评论的发展历程,其关系史可以通过六个主要方面来进行考察。这六个方面分别是:期刊与评论的思想解放,期刊与评论的生产机制,期刊与评论的方法论,期刊与评论风尚,期刊与评论的文体多样化,期刊与重要作品的评论实践。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期刊史与文学批评史交互发展的整体景观,相互之间也具有呼应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分六章来对这六方面的进程进行探讨。 第一章主要探讨文学期刊与文学评论的思想解放,重点讨论范围为文学评论转型的“准备期”,以便用足够的篇幅,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经济和思想变革进行阐述,从而洞悉其与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发展的关系。本章从三个方面入手来阐述这些关系。第一个方面是1976-1978年间政治语境下文坛的解冻。第二个方面是1978年前后文学期刊的创刊、复刊与文学评论环境的改善。第三方面是文学期刊复苏与文学评论的走势。其时间范围主要框定在“文革”结束后到八十年代初期。 第二章主要关注文学期刊与文学评论多元互动的常规方式,这几种刊评互动机制也是文学评论生产系统转型的表征。它们分别是文学期刊研讨会,文学期刊的栏目设置,期刊的史料建设、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关系,以及文学期刊的地方属性所形成的的评论地域流派。从总体上而言,这些手段使得文学评论保护了一些受争议的作品,推出了新人新作和青年批评家,完善了文学评论的文学史意识,同时,打破了中央刊物对文学评论的绝对话语权,使得文学评论获得了更为开阔的话语空间。 第三章主要考察文学期刊与文学评论的方法论转向之间的关系,分四部分进行,既兼顾时间线索,又注重个案考察。根据归纳,本文将八十年代文学评论的方法论分为“工具论与社会政治批评”、“主体论与人道主义批评”、“本体论与形式主义批评”以及“历史主义方法”四部分,力图剖析文学期刊的编辑实践、立场定位,以及它们对于这四种方法格局的形成做出怎样的贡献。但是需要指出,本文并不认为这几种方法不存在交叉。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种种重叠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其中,“工具论”一节主要通过《苦恋》事件和报告文学评论的对比来彰显。“主体论”一节主要论述《文学评论》《文艺报》《上海文论》等刊物的主体性理论、“向内转”风尚和女性主义评论的建构。“本体论”一节主要探讨方法热的应用难题,《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对“新批评”和“社会-政治”批评的结合,以及《上海文学》叙事学角度的评论建设。“历史化”一节主要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历史方法、《上海文论》的“重写”风尚以及接受美学的初步兴起。 如果说第三章是在讲较为泛化的方法论建设问题,那么第四章则结合八十年代最重要的文学思潮来探讨文学期刊对于文学评论的影响,重点探讨文学期刊对于这些思潮的推动与规约,从而体现文学评论风尚的转型。这几个文学思潮分别是“朦胧诗论争”、“现代派论争”、“寻根潮”、“先锋派”、和“新写实”。通过描述文学期刊对这几个最重要的文学思潮的推动或制约,可以将整个八十年代“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论争进行统摄,撷取个案,分析文学期刊在这些论争中起到的具体作用。 第五章主要探讨文学评论的文体风格所体现的八十年代文学评论场域的开放性,这是转型期文学评论的一大特点。本文将八十年代文学评论的文体风格分为“社论体”、“美文体”、“杂文体”、“书信体”和“论文体”等几个文体,重点探讨它们在文学期刊中所形成的一种“交互性文学场域”。这种场域虽然具有一种模拟性,但亦可看作是当时评论自由逐渐形成的一种重要表征。 第六章主要解决一些个案问题,着重选取了五种对于文学潮流具有超越性的作品,它们分别是《芙蓉镇》《棋王》《古船》《透明的红萝卜》以及《平凡的世界》。这些作品往往兼具不同文学潮流的优势,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比如《古船》具有改革和寻根的两种素质,《透明的红萝卜》代表着寻根与先锋的合流。通过探讨它们的发表过程以及期刊对它们的评论实践,可以更加精准、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文学评论生态。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