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丰厚结晶,是我国经典艺术的重要传承内容,它们独具魅力、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方式的快速变革,传统艺术的遗失和灭绝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民间舞... 展开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丰厚结晶,是我国经典艺术的重要传承内容,它们独具魅力、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方式的快速变革,传统艺术的遗失和灭绝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民间舞蹈正挣扎在“历史传统”与“现代发展”的矛盾边缘之间,民间舞蹈的保存、保护与发展面临着困境。鉴于此,着力保护和发展民间舞蹈,既是尊重其持有者创造力的具体实践,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深化的重要内容。“齐天圣鼓”作为我国豫西地区土生土长的优质民间舞蹈,对其深入探索研究,不仅有益于齐天圣鼓的传承发展,更有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更全面系统的保护与发扬,也为同类民间舞蹈的研究提供参考。 “齐天圣鼓”起于城村乡野之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起初是由传统民间音乐锣鼓乐形式演变而来,清朝末年,发展为民间舞蹈的规模并广泛流传于豫西三门峡灵宝一带。它是集合器乐、舞蹈、戏曲、武术、杂技、表演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场面宏大壮观,表演震撼人心,极富鼓舞性和幽默感,饱含着浓郁的文化内涵及地方文艺剧种的特色。其经常出现在当地的一些重大民间风俗仪式和庆典活动上,每逢春节、元宵节、民俗祭祀、婚丧嫁娶、作物丰收、长辈祝寿时,皆会伴有齐天圣鼓锣鼓喧天,热烈激昂的艺术表演。在当地,齐天圣鼓有着较高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齐天圣鼓”历经数载,以师承和家传两种传袭方式,代代相传。目前74岁的左昌义老先生是现今“齐天圣鼓”第六十四代传承人,他执着坚守、不畏艰难,用一生的时间致力于“齐天圣鼓”的传承与发展。2007年3月,“齐天圣鼓”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切关注与支持。 本文以“齐天圣鼓”的保护与发展为研究方向,具体通过对“齐天圣鼓”的历史沿革、地域特色、文化氛围、艺术形态、传承方式、发展现状等方面的进行剖析,进一步挖掘发展传承中存在问题,继而提出保护设想和发展措施,不仅能够使“齐天圣鼓”的艺术精华得以薪火相承,促进世代民间艺术更好地传衍生息,同时也为同类型民间文艺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启迪和借鉴意义。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说明了课题来源、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为接下来整体研究指明方向。第二部分,正文,主要有四个章程的内容。第一章,是对“齐天圣鼓”的历史沿革进行宏观考察分析,着重阐述了“齐天圣鼓”产生与发展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及历史渊源;第二章,对“齐天圣鼓”的艺术形态及特征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演员的服饰、装扮、道具,基本舞步动作、队形调度及表演时的伴奏乐器、鼓点和“齐天圣鼓”整体表现的内容情节。第三章,对“齐天圣鼓”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探究,通过对具体传承事宜进行实际调查,总结阻碍制约型发展问题,汇总罗列。第四章,对“齐天圣鼓”保护与发展的对策研究,提出传承与发展的思路及途径,探寻适应时代、和谐丰盈的保护与发展道路。第三部分,结语,总结全文。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