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鱼类作为低等脊椎动物,其性别分化受到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温度、盐度、pH、种群密度等)的双重调节,其中温度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近年来研究和关注最多的。本文采用不同温度孵化、培育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观察不同温度... 展开 鱼类作为低等脊椎动物,其性别分化受到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温度、盐度、pH、种群密度等)的双重调节,其中温度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近年来研究和关注最多的。本文采用不同温度孵化、培育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颡鱼的性腺分化规律、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以及温度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鱼类性腺分化及温度对鱼类性别分化的影响等提供更多科学资料,而且也为黄颡鱼单性调控技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如下: (1).(27±1℃)条件下,15日龄(全长13.99±0.24mm)性腺开始分化,具有裂隙(即卵巢腔)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卵巢,而不具裂隙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精巢;精小叶和输精管最早出现于60日龄(全长47.58±1.74mm),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及分化显著早于雄性。高温组(32±1℃)仔鱼性腺分化比中温组(27±1℃)早5-10d,低温组(22±1℃)仔鱼发育缓慢,性腺分化较中温组晚25-30d。 (2).中温(27±1℃)和低温(22±1℃)条件孵化、培育的幼鱼雌雄比接近1∶1(分别为1∶0.96和1∶1.17),高温(32±1℃)条件孵化、培育的幼鱼雌雄比例为1∶2.09,性比(雄性率67.70±0.54%)显著偏向雄性(p<0.05)。高温(32±1℃)条件下孵化的仔鱼,连续在高温条件下培育7日龄及以上时间,均能显著提高雄性比例。上述结果表明,高温(32±1℃)条件孵化和培育一定时间可使黄颡鱼幼鱼发生雄性偏斜。 (3).随着黄颡鱼性腺的发育,各温度组雌二醇(E2)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7±1)℃、(32±1)℃、(34±1)℃恒温组E2水平在14日龄时均达到最大,而22±1℃组与常温孵化组在7日龄达到最大。3~14日龄阶段,各温度组睾酮(T)水平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至14日龄时达到最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唯有(22±1)℃恒温组出现例外,60日龄时睾酮水平较14日龄出现大幅反弹(P<0.05)。3日龄、7日龄各温度组黄颡鱼E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14日龄,(32±1℃)组、(34±1℃)组E2水平显著高于(22±1℃)、(27±1℃)组以及常温(25~27℃)孵化组。60日龄时,(32±1℃)组E2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温度组。3日龄时,各温度组间睾酮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之后出现一定差异。7日龄时,(27±1)℃和(32±1)℃恒温组T水平显著低于(34±1)℃恒温组和(25~27)℃常温孵化组。14日龄时,(27±1℃)组T水平(0.16±0.03ng/g)显著低于其他各温度组。60日龄时,(22±1℃)温度组T水平为(9.57±0.29ng/g)显著高于其他各温度组T水平(P<0.05)。 4.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颡鱼早期阶段(3~60日龄)生长速率存在差异,(32±1)℃和(27±1)℃恒温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各温度组相对全长增长率(RL)、相对增重率(RW)、特定生长率(SGR)等均差异显著(p<0.05),与温度相关曲线分别为RL=-1.02×103T2+5.93×10-2T-7.42×10-1(R2=0.9984)、RW=-12.9T2+749T-1.00×104(R2=0.981)、RL=-4.99×10-4T2+2.91×10-2T-3.17×101(R2=0.9926)。相对全长增长率(RL)、相对体重增长率(RW)、特定生长率(SGR)最大的生长水温分别为29.69℃、28.96℃、29.16℃。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