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取得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个人获得良好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的要求给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 展开 教育是一个国家取得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个人获得良好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的要求给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机会和途径。新的时代学习者各方面的变化、知识爆炸式的更新换代也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在教学中整合先进的教育技术。这种情况为各国政府、高等教育机构所认识,并从政策、投入等方面为发展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做出巨大努力,期望通过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改善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解决面临的种种困境,最终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遗憾的是并没有看到所期望的结果。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尚未成为教师普遍自发的行为,高等教育至今还未能因新技术的使用而产生根本的变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情况基本相同,我国也不例外。这种情况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高校组织在引进或开发一项新型教育技术后,影响技术在高校组织内扩散或被采纳的因素,研究的对象为在教育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教师个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纳教育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对处于不同采纳阶段的教师来说,影响采纳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有何差异。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在对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了以往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识别了影响教师接受和采纳教育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剖析了关键认知信念对采纳意向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路径关系,遵循“认知信念(→)意向(→)行为”的分析逻辑,从创新特征、个人特征、组织干预、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提出了四个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和18个假设。为了检验这些模型和假设以解决提出的问题,本研究根据 Rogers(1995)提出的个人创新采纳决策过程模型,选择了其中两个重要阶段:决策阶段和确认阶段,以高等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网络教学系统的采纳为背景,以5所不同类型的国内高等学校作为研究实施的场所,通过网络和印刷问卷调查方式共获得592个样本数据,其中处于决策阶段的被试样本180个,处于确认阶段的被试样本412个。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这些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在与以往研究成果对话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如下研究结论: 1.处于决策阶段的被试可分为三类:拒绝者、观望者和转化者;处于确认阶段的被试也可分为三类:中止倾向者、探索者和积极者。不同类别的被试采纳或持续采纳意向不同,对网络教学系统的创新特征(包括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和相容性感知)、个人特征(包括自我效能、个人创新性)、组织干预(包括制度承诺和促进条件)和社会影响(包括主观规范和社会形象感知)诸因素的认知也不同。 2.创新特征感知、个人特征、组织干预和社会影响均为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纳网络教学系统的重要因素,并且对处于不同创新采纳阶段(决策阶段和确认阶段)的教师来说,有些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具体地说: (1)对处于决策阶段的教师来说,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制度承诺、主观规范和社会形象感知五个因素直接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相容性感知、自我效能、个人创新性、促进条件、主观规范通过正向影响有用性感知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向,且自我效能、个人创新性和促进条件还通过正向影响易用性感知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向。 (2)对处于确认阶段的教师来说,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和主观规范直接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持续使用意向和促进条件直接正向影响使用水平;相容性感知、自我效能、个人创新性、促进条件和主观规范通过正向影响有用性感知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向,且自我效能、促进条件还通过正向影响易用性感知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向。 (3)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来说,有些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制度承诺和社会形象感知对决策阶段教师的持续使用意向具有影响,而对确认阶段教师的影响不显著。个人创新性对决策阶段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具有影响,对确认阶段教师的有用性感知的影响不显著。 此外,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主观规范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主观规范对有用性感知的影响,促进条件对易用性感知的影响,对两个阶段的教师来说作用程度是不同的。有用性感知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对确认阶段的教师来说作用程度较高;而易用性感知、主观规范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主观规范对有用性感知的影响,促进条件对易用性感知的影响,对决策阶段的教师来说作用程度较高。 以上结论在增加创新扩散和技术采纳理论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经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国内在高校组织技术创新推广和实施研究的不足,为教育技术开发者和高校组织的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拓展了国内现有教育技术研究的边界,勾通了教育技术与社会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的联系;(2)将教师的认知信念作为高校组织内教育技术创新扩散的关键;(3)从技术、个人、组织、社会影响四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影响教师采纳或持续采纳教育技术创新的因素及影响机制;(4)使用横向研究方法探讨了影响因素在不同采纳阶段的动态变化;(5)识别了六类不同特征的采纳群体;(6)进一步丰富了创新扩散和技术采纳理论。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