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味觉偏好具有很大程度的可塑性,早期的味觉经历可以修饰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后期的味觉感知。目前对于味觉偏好可塑性的研究多集中于甜味,对于苦味偏好可塑性的研究则较少。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好饮用咖啡、茶及苦味蔬菜等,这种现象背后隐... 展开 味觉偏好具有很大程度的可塑性,早期的味觉经历可以修饰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后期的味觉感知。目前对于味觉偏好可塑性的研究多集中于甜味,对于苦味偏好可塑性的研究则较少。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好饮用咖啡、茶及苦味蔬菜等,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味觉感知机制值得我们去探索。故本实验采用食物中常用的一种苦味物质-咖啡因,以ICR小鼠为实验动物来摸索构建咖啡因苦味适应小鼠模型并对其味觉感知的外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本论文采用行为学、荧光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等多种方法与系列实验,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阶段ICR小鼠经过不同浓度咖啡因暴露后的行为学改变,从而构建了咖啡因苦味适应小鼠模型并分析了外周味觉系统的变化情况,包括舌面菌状味蕾形态及α-gustducin表达模式的改变等。实验结果从细胞生物学方面理解了咖啡因苦味适应行为与外周味觉系统的可塑性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味觉可塑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应用双瓶喜好行为学测试方法,我们发现咖啡因暴露对小鼠后期行为学的影响同ICR小鼠的性别、年龄及暴露时采用的咖啡因浓度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对出生后21天的雄性ICR小鼠进行200、500、750 mg/l咖啡因暴露3周后,均会改变成年小鼠对咖啡因的感知模式,同对照组相比,偏好模式由“冷漠-厌恶”转变为“冷漠-偏好-冷漠-厌恶”,且厌恶阈值提高,但500、750 mg/l的咖啡因显著减轻了小鼠的体重,可能对其某些生理功能造成影响;用200 mg/l咖啡因对出生后32天、49天的雄性ICR小鼠进行暴露,结果其对咖啡因的感知模式同对照组一致;出生后21天的雌性小鼠用200 mg/l咖啡因暴露3周后,小鼠对咖啡因溶液的感知模式也发生改变且厌恶阈值提高,同用200 mg/l咖啡因暴露出生后21天的雄性小鼠相比,雌性小鼠对低浓度咖啡因的敏感度更高,对高浓度咖啡因的耐受力更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咖啡因苦味适应小鼠模型,为以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咖啡因苦味偏好机制提供了行为学基础。 应用整体包埋和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对经过200 mg/l咖啡因暴露的P21雄性小鼠的舌面菌状味蕾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暴露组小鼠的菌状味蕾其横截面积显著减小,但单个味蕾内含有的味细胞数目没有变化,说明味蕾横截面积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味细胞体积变小导致;同时咖啡因暴露组小鼠味蕾内α-gustducin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小于对照组。 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我们研究了信号转导过程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P21雄性咖啡因暴露组小鼠舌上皮内α-gustducin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RPM5的表达量却没有发生改变;P21雌性ICR小鼠的结果与雄性小鼠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小鼠早期暴露一定浓度的咖啡因溶液对外周味觉感受器及味觉信号转导蛋白的表达有影响,这些结构与功能的显著变化,可能是小鼠咖啡因苦味适应的细胞学基础。 总之,我们的实验成功构建了咖啡因苦味适应小鼠模型,并初步研究了其外周味觉感受机制。但味觉感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大脑是如何处理接收到味觉信息从而形成特定的味觉,中枢神经系统又是如何形成味觉偏好的可塑性、苦味适应是否维持终身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