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然资本及其替代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最为核心的问题。由于自然资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领域主要是生态和环境学领域,因此有关界定和分析往往不符合经济学的逻辑体系,致使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家和生态、环境学家对这一问题的...
展开
自然资本及其替代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最为核心的问题。由于自然资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领域主要是生态和环境学领域,因此有关界定和分析往往不符合经济学的逻辑体系,致使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家和生态、环境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观点迥异,但是却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 围绕自然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的关系,主张替代性的观点与主张互补性的观点其实不在同一分析架构中,这不但严重限制了自然资本理论与经济学的融合,还导致了可持续发展研究陷入困境:尽管它的影响很大,但是对一个国家或社会可持续实践的导向能力却非常有限。以我国为例。我国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但与此同时,自然资本的约束却趋向于全面化和刚性化。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现有研究似乎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启迪。 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本文发现对自然资本范畴的不同界定以及对自然资本的替代性的不同假设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于是,本文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了主流经济学和生态、环境学对自然资本范畴的界定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建立以稀缺性为基础的自然资本范畴。接着,放松了两大学派对自然资本的替代性的前置性假设,采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重点分析了核心自然资本——能源的替代性问题,以及迄今为止人类对能源的替代能力的变化。随后,本文将能源的替代性结论逐步推广到市场物品类自然资本、混合物品类自然资本和公共物品类自然资本,发现这一结论具有普适性,即自然资本与资本、人力资本之间存在长期的替代性和短期的互补性,并且人力资本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发现,价值越是无法通过市场实现的自然资本,替代的难度越大,对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制度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国家长期投入的结果,因此,自然资本的替代性归根结底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尝试构建了一个基于自然资本的可持续能力框架,并针对我国的自然资本约束问题,提出国民财富充分再投入到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对提高我国可持续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对于现有的自然资本研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经济学意义相对明晰的自然资本的范畴。本文提出,竞争性使用(不同消费主体的竞争性使用和不同功能的竞争性使用)是稀缺性的核心。对于自然物品和服务而言,只有满足稀缺性的才能被视为自然资源,只有满足增殖性才能被视为自然资本。并且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本的范畴随着竞争性使用状况的改变而动态变化,体现为发展性。这种界定有助于为对立的主流经济学和生态学派之间的沟通和融合搭建一个基础平台。 第二,放松了关于自然资本替代性假设,采用更具普遍性的、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由点及面,层层拓展,证实自然资本与资本、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时间轴上的替代性和时间点上的互补性,并且人力资本起决定性作用。围绕这一结论,本文进行了以下较有意义的拓展: 1.由于价值实现路径不同,不同自然资本的互补约束程度和替代的解约束难度都不相同,替代的路径也不相同。 2.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替代和互补关系长期共存,并且可以通过资本之间结合方式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结合方式的优化可以强化时间轴上的替代性,缓解时间点上的互补性约束,甚至可能将其转化为替代性;如果自然资本只能与低水平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时间点的互补性约束就会趋紧,而长期的替代性就会受损,甚至可能转化为互补性。 3.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任一时问点上,都必须在自然资本的约束下发展,并储备替代能力。如果某一时点上自然资本的约束和解约束能力不对称,就有可能爆发严重的危机; 第三,基于以上自然资本及其替代性结论,本文构建了一个试图包容强可持续观和弱可持续观的可持续能力框架,指出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有足够多的社会财富用于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否满足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发展的公平性和节俭三大要求将最终决定它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如何。对我国而言,对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广泛而全面的投资以及合理的国际市场定位,是解决当前自然资本约束的基本出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