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本文从世界产业竞争的兴衰交替这一史实出发,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研究背景,以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和垄断竞争理论为依据,运用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效应,对各种效应的作用机制和表现形式进... 展开 本文从世界产业竞争的兴衰交替这一史实出发,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研究背景,以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和垄断竞争理论为依据,运用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效应,对各种效应的作用机制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对中国近15年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阐释,并对中国30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联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在所有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基本结论并对如何进一步有效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所谓垂直专业化分工(Vertical specialization)是指各国企业间中间品贸易不断增加,跨越多个国家的垂直贸易链不断延长,每个国家只在商品生产的特定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分工现象。它具有企业间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企业内垂直专业化分工两种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起步(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和深化(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中,企业内垂直专业化分工逐步在中国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制造业部门,其中又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高,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相对较低;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的时间较长、水平较高,中国内陆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相对较低。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首先,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使中国许多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因之获得了更多的比较利益;其次,垂直专业化分工促成了中国大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从而提升了中国相应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垂直专业化分工从总体上促进了中国产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了中国产业的科技势力,加快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近15年来,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中国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深入发展,对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尤其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事实似乎与比较优势理论相违背。但是,如果从产业(或产品)的类型深入到产品的制造环节去考察那些实际“密集”使用的要素则会发现,那些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绩效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往往是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其中的生产环节(如组装、加工等)起了重要作用,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中国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并未否定比较优势理论,而是比较优势理论在新的国际分工形势和格局中具有了新的表现形态。 就垂直专业化分工作用的机制而言,由于在企业间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中,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跨国公司自身的利益统一起来,参与分工的各方在利益上形成“激励兼容”机制;而企业内垂直专业化分工,虽然其中所发生的技术转移是跨国公司主动所为(技术转移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但是随后所发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则可能与跨国公司的利益相违背甚或相冲突,致使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走向技术垄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间垂直专业化分工比之企业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更有利于中国从跨国公司持续地获取先进技术,从而更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企业间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激励兼容”机制得以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中国企业必须在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的条件下,适时向跨国公司所垄断的利润高端环节(例如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进军,削弱其垄断势力。这为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赋予了新的意义并提供了策略依据。 本文还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关联关系作出了计量分析,并接着简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近年来对中国产业发展所表现出的某些负效应,例如控制力弱化效应、价值链低端固化与锁入效应、自主创新能力的抑制效应等。在所有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最后就如何促进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以更好地促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大力提高中国企业(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确处理好引进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参与企业间垂直专业化分工,积极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等。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