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来,由于陡坡耕种、毁林开荒导致中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998年中国发生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全国上下重新审视以往的生存方式从而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作为生态建设工程之一的退...
展开
近些年来,由于陡坡耕种、毁林开荒导致中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998年中国发生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全国上下重新审视以往的生存方式从而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作为生态建设工程之一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出并启动的.从1999年开始试点至今,短短几年中该工程涉及面积之广、参与人员之多、影响程度之深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却暴露出或者潜伏着许多问题,如经济林种植比例远远高出国家规定,林木管护不到位,未来复垦可能性高等.该论文在总结中国历史上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失败教训和借鉴国外相关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如今出现的种种问题主要源于现行的退耕还林(草)政策中政府补偿不够得力导致农民损益失衡的结果.该文基于农民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构建了退耕地区普遍适用的退耕前(第一阶段)以及退耕后不同阶段(包括政府补助期满前和政府补助期满后两个阶段)平均每年每亩退耕地农民的成本、收益及利润的计算公式,并以这些公式为依托,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计算出该地区不同时期真实的成本、收益及利润;通过比较、分析计算的结果,得出退耕还林(草)中政府补偿存在的问题--补偿数量不足、粮食补助偏多现金补助偏少、补偿方式未能根据农民不同阶段(时期)的损益状况发生改变、补偿年限偏短以及补偿不够灵活--是导致现行政府补偿不得力的关键原因之一,并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找出补偿的改善途径,为现行的退耕还林(草)中政府补偿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此外,通过阐释退耕还林(草)中仅依靠政府补偿的弊端,论文还提出了辅助但必须的政府补偿建议,如加强对未退耕地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加强对退耕地区农民教育的投入力度等;最后,在论文的末尾,作者讲述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其他利益主体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以便对更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