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
执行
    中文(共9篇) 外文(共0篇)
    排序:
    导出 保存至文件
    [学位论文]   刘孟辉        长安大学      2021年     硕士     导师: 黄强兵         共121页
    摘要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连续分布面积最大、土层厚度最厚的黄土地区,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和地质灾害高发区,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了解决黄土地区地域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束缚,近年来延安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平山造城与治... 展开

    [学位论文]   余云龙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年     博士     导师: 安芷生         共160页
    摘要 : 氮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元素之一,是重要的生源要素。氮循环过程是控制陆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动态和功能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逐渐加强,人类输入的氮素已超过自然过程,成为人类营力超过自然营力... 展开

    [学位论文]   杨扬        西安理工大学      2023年     博士     导师: 周蓓蓓         共164页
    摘要 : 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工程有效缓解了黄土高原流域耕地面积短缺的难题,近年来累计增加耕地面积7848.72hm2,建成高标准农田28233.29hm2。然而,由于常年降雨及坡地径流汇集作用与不利的排水设施交织影响,治沟造地工程区域水位逐年抬升,加之区域较高蒸发... 展开

    [学位论文]   王晶        西安理工大学      2023年     博士     导师: 白清俊         共136页
    摘要 : 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继退耕还林后实施的又一重大土地整治和生态治理工程。黄土高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寻找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推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整治生态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治沟造... 展开

    [学位论文]   吴歌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年     博士     导师: 符素华         共120页
    摘要 : 治沟造地工程是黄土高原继退耕还林(草)工程之后又一重大工程,是稳定我国粮食生产格局、缓解黄土高原乃至全国土地资源供给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治沟造地工程的实践先于理论,而黄土高原是我国东部季风... 展开

    [学位论文]   柯增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年     博士     导师: 焦峰;马理辉         共140页
    摘要 : 我国黄土丘陵区是全球土壤侵蚀严重区域,导致该区以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该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侵蚀强度大大降低,同时,传统淤地坝淤地年限增长、淤地效果锐减。2008年该区开始实施了一项新兴的“治... 展开

    [学位论文]   王壮壮        长安大学      2020年     硕士     导师: 黄强兵         共83页
    摘要 :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条件不良,强烈的风蚀和水蚀作用使得其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延安市是革命圣地,其特殊的狭窄地理条件制约了城市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了改变延安城市空间局限的局面,大规模平山造城和治沟造地工程如延安新区建设给延安的... 展开

    [学位论文]   马丽娜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年     博士     导师: 王思敬;祁生文         共241页
    摘要 : 黄土高原梁峁沟谷纵横,地表支离破碎,土地资源极其匮乏。自1999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以来,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是耕地总面积也大幅减少,耕地短缺和粮食匮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黄土丘陵沟壑区通过治沟造地工程的大力开展,... 展开

    [学位论文]   高小文        长安大学      2018年     硕士     导师: 王玮         共89页
    摘要 : 近年来,延安地区大规模开展治沟造地重大土地整治工程。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削坡填土将会改变沟谷区域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引起沟谷区域地下水位变化,部分区域产生土壤盐碱化及边坡失稳。研究治沟造地区域水位变化因素,并对水位变化产生的危害提出防... 展开

    研究趋势
    相关热图
    学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