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
执行
    中文(共12篇) 外文(共0篇)
    排序:
    导出 保存至文件
    [会议]   赵宝中   初蓓   王荣顺        第七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1999年      共 2 页

    摘要 : 对东太湖水进行树脂分离得到6种组分,其中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ON)、亲水性中性有机物(HIN)和疏水性有机酸(HOA)为主要组成成分,分别占14%、34.5%和31%,三种有机组分均导致较高的三卤甲烷、卤乙酸和三氯硝基甲烷生成势,其中,HIN的消毒副产物贡献率最... 展开

    摘要 : 以4种logKow值大于4.0的疏水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在纳滤膜(NF)的等电点附近对其进行分离实验,探讨了溶质的疏水性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浓度条件下,与三氯生(TCS)、三氯卡班(TCC)相比,具有表面活性的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 展开

    [会议]   徐丹   张兴旺   杨彬   雷乐成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2013年      共 2 页
    摘要 :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是水溶性较低、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较高的一类污染物,它们广泛存在于石油、制药、染化等废水中,且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针对HOCs低溶解性、高疏水性的特点,本文将传统的温敏水凝胶PNIPAM与疏水单体丙... 展开

    摘要 : 核磁共振(NMR)方法以其多参数、多手段以及非侵入性等优点,成为了研究胶束增溶的重要手段.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能够使疏水有机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HOC)增溶,在药物增溶、土壤修复和提高石油采收等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

    摘要 : 纳滤技术已经被广泛用来去除天然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天然水体中,天然有机物(NOM)不仅是消毒副产物的前驱体,更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因此,制备兼具高NOM去除率和抗NOM污染的纳滤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制备了超亲水、亲水、疏水和超疏水四... 展开

    [会议]   郭志勇   花修艺   董德明   兰馨辉   梁大鹏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2011年      共 1 页
    摘要 : 共存于同一天然地表水环境中的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和生物膜等三种固相物质可以相互转化,污染物在三者及水相间的迁移转化规律会由于固相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而与在单固相体系(一种固相物质与液相形成的体系)中的规律有所不同。开展多种固相物质共存体系... 展开

    [会议]   龙英才        2016年全国无机硅化物行业年会暨创新发展研讨会        2016年      共 6 页
    摘要 : 文中概述了疏水沸石分子筛特点,介绍了疏水硅沸石性质,并就其在VOC去除回收、有机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中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

    [会议]   乔显亮   肖杰   艾力江·努尔拉   赵冬梅   谢晴   陈景文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2013年      共 2 页
    摘要 :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环境中无处不在的一种天然物质.前人研究表明,DOM对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化学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理论上,DOM 对于污染物的光化学行为的影响存在多种机制,一方面激发态的DOM 可以通过反应形成各种活性氧物种(ROS)如1O2,·OH等或通过... 展开

    研究趋势
    相关热图
    学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