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
执行
    中文(共134篇) 外文(共0篇)
    排序:
    导出 保存至文件
    [期刊]   伍龙   《思想与文化》    2021年2期      共18页
    摘要 : "自然"作为一个富有哲学意蕴的概念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密切相关,体现出"自然"概念的政治哲学内涵.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对百姓的生活少加干预,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统治者具备一颗"公正心",这同时彰显了对人本身的尊重.老子依托于人性与物性... 展开
    关键词 : 自然   老子   公正   平等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期刊]   伍龙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共12页
    摘要 : “听”作为荀子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有着丰富而深切的含义,与荀子关注的一些核心概念和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荀子认为,当耳与声相遇,同时,“心”发挥作用时,“听”才能真正发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需“听”,“听”与“不听”的标准在于,... 展开
    关键词 :   荀子   礼义   正道   身体哲学  

    北大核心 CHSSCD
    [期刊]   伍龙   《人文杂志》    2024年4期      共11页
    摘要 : 孔子的时间观体现出时间与道的关联,这里的“道”既涉及人道,也关涉天道。孔子用时间来检验人、成就人并沟通天人,由此将时间放在天地间绵延不断的时序中加以考察,进而站在道的高度来看待时间的存在与生成,这同时呈现出时间与历史的互动,体现了历史文... 展开
    关键词 : 时间     孔子  

    [期刊]   伍龙   《思想与文化》    2017年2期      共11页
    摘要 : “道”既有本体论的意义,又有方法论的内涵.前者使得“道”与“理”相通,体现出某种规范性,具体包含天下之大道(天道)与人间之正道(人道).主体由听而闻道、体道、践道.后者则体现为正确的方法,主体需遵道而行,在这里具体表现为遵从“听之道”.此两者不... 展开
    关键词 :     先秦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期刊]   伍龙   《哲学动态》    2021年12期      共10页
    摘要 : "听"与"闻"存在关联."闻"作为一种进阶式的"听",加入了理性的认知能力,要求主体对听到的内容予以"有往有来"的理性判断.在《论语》中,孔子在听闻意见后,能作出理性的回应;学生也能虚心听取,以老师为目标不断靠近.从政治生活来看,"闻""听"与政治实践密... 展开
    关键词 :     理想人格   政治哲学  

    [期刊]   伍龙   袁静萍   叶俊杰   程彦磊   李源   陶卫平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2期      共10页
    摘要 :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挖掘阐明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A基因(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amily C,member 5,group A,GPRC5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索Oncomine,TCGA,Human Protein Atlas等基因数据库,分析GPRC5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并分... 展开

    北大核心 CHSSCD
    [期刊]   伍龙   《中国哲学史》    2023年6期      共9页
    摘要 : 立足于一般经验性的"听",孟子认为个体在"听"上有"同听"的趋向,节制对某些"声"的偏爱,个体得以通由"听"培塑自身德性."听"同时与国家治理相关,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成为了制定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君主归正"听"上的一些偏好,理性判别和积极听... 展开
    关键词 : 孟子        

    [期刊]   伍龙   《社会科学》    2017年12期      共9页
    摘要 : 在“圣”达成的过程中,“听”展现为一种能力,它具体表现为能听、会听、善听等多个面向.一方面,具备高超的“听”的能力,是成圣的必要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凡为圣者,皆在“听”上达到至臻境地.“听”既是一种“德性”,又展现为一种“德行”,圣者在“听”... 展开
    关键词 :     先秦   理想人格  

    [期刊]   邢丽坤   詹明睿   郭敏   伍龙   仇伟文   《电子测量技术》    2022年16期      共8页
    摘要 : 准确估计SOC在防止锂电池过度充放电、提高锂电池能量利用率以及保障电池管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多新息辨识理论的SOC估计方法,通过建立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采用遗忘因子多新息最小二乘法(FFM... 展开

    [期刊]   伍龙   《哲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共8页
    摘要 : 孔子认为一般人面对怨恨时,“以直报怨”优于“以德报怨”。这体现出孔子注重道德主体的情感因素,强调人与人之间在情感层面的对等,而这一道德规范也因具备了情感基础而能更好地被践行。《道德经》提出“报怨以德”,其内涵与孔子的主张有相通之处。“... 展开

    研究趋势
    相关热图
    学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