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
执行
    中文(共257篇) 外文(共0篇)
    排序:
    导出 保存至文件
    [期刊]   沈前进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7年7期      共2页
    摘要 : 《"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七篇小说,是以同一主人公陈奂生的生活命运组成的。它们在广阔的农村生活背景上,通过对陈奂生的性格与心灵的刻画,记录下了我国新农村社会前进的脚步和农民灵魂的演进。高晓声的小说是在"... 展开

    [期刊]   卢永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3期      共4页
    摘要 : 细读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不难发现对陈奂生形象阐释的主流观点存有三个困惑:陈奂生是物质贫困还是精神贫困?陈奂生是"典型"形象还是"另类"形象?陈奂生的精神重负是"历史因袭"的还是"现场即兴"的?这几个困惑揭示了<陈奂生上城>中"精神批判"主题与文本叙述存在着偏差,其原因是... 展开

    [期刊]   虞赛赛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共2页
    摘要 : 高晓声是新时期描写农民命运和创造农民形象很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笔下的陈奂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典型中国农民形象.高晓声在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时,既让读者看清他质朴、善良、勤劳、坚韧等美好的一面,同时也为读者接起这些人物身上的痛疮,充分揭示了他性... 展开

    [期刊]   乐绍池   《名作欣赏》    2016年11期      共8页
    摘要 : 《陈奂生上城》是新时期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小说名篇.本文尝试以《陈奂生上城》为中心,勾勒高晓声复出文坛的前后,整理陈奂生的诞生、接受和经典化历程,及其所牵涉的历史沉浮.

    [期刊]   张继涛   《科教文汇》    2008年18期      共1页
    摘要 : 在小说<陈奂生上城>中,描写农民陈奂生在招待所的一段文字堪称经典.但是在谈及陈奂生为何对待招待所的物品有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个关键问题时,论者往往以一句"小私有者的狭隘"概括之.本人对此种解释不甚满意,认为陈奂生的这种行为归根结底离不开"奴性"二字.
    关键词 : 陈奂生   形象   奴性  

    [期刊]   李勇军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共9页
    摘要 : 《陈奂生上城》是作家高晓声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的初刊本与初版本高度稳定。从1979年的《“漏斗户”主》开始,作家前后历时十二年,打造出“陈奂生系列小说”。在此基础上,经过连缀和重写,高晓声又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陈奂生上城出国记》。事实上... 展开

    [期刊]   王宏[1,2,3]   张军[4]   《剧本》    2019年4期      共31页
    摘要 : 时间:公元1970年——2018年。地点:陈奂生家昔日和今天的小院,及主人公的心理空间。人物:陈奂生——男,30岁至78岁,普通农民。傻妹——29岁,陈奂生的老婆,有点缺心眼的外来户。陈两——54岁,陈奂生的大儿子,县粮库主任,后来当上了粮食局副局长,人们习... 展开
    关键词 : 陈奂生   吃饭问题  

    [期刊]   安歌   《世界博览》    2009年2期      共1页
    摘要 : 人说,近处没有风景,我却是个例外。也不是我拥有孩童或天才一般惊奇的天性,而是因为我不认路。只要离家二三里,从某个目标坚定的大巴或中巴车上走下来,我就不知道何处是它乡了。开始还惊惶,像刚刚进了城的农民陈奂生。后来知道了打的,惊惶也就... 展开
    关键词 :   中巴车   陈奂生  

    [期刊]   杨晓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年2期      共16页
    摘要 : 1991年高晓声重续“陈奂生系列”,并以1988年访美经历为本事创作终篇《陈奂生出国》.本文聚焦高晓声1981年、1988年两次访美对域外经验和中国问题的认识转变,探讨其重续陈奂生系列的形式考虑与思想根源,反思右派作家新时期“归来”后创作历程中存在的... 展开
    关键词 : 高晓声   陈奂生   访美   归来作家  

    [期刊]   朱清云   《应用写作》    2019年9期      共2页
    摘要 : 成功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关键,不仅在于文字表现的技巧,还应该在捕捉人物的个性特征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同学们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看风景不如看人,一定要多关注生活圈里与你关系紧密的人。一、抓住人物有代表性的特征重点描写“个性”是有讲究的。“... 展开
    关键词 : 人物个性   陈奂生   孔乙己  

    研究趋势
    相关热图
    学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