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到了中唐以后,碑传一词开始普遍使用,碑序与史传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所以碑文批评逐渐以叙事为正宗。如明徐师曾认为碑文“主于叙事者曰正体,主于议论者曰变体,叙事而参之以议论者曰变而不失其正。至于托物寓意之文,则又以别体列焉”(《文体明辨序... 展开 到了中唐以后,碑传一词开始普遍使用,碑序与史传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所以碑文批评逐渐以叙事为正宗。如明徐师曾认为碑文“主于叙事者曰正体,主于议论者曰变体,叙事而参之以议论者曰变而不失其正。至于托物寓意之文,则又以别体列焉”(《文体明辨序说》)。后来朱荃宰《文通》、章学诚《文史通义》都赞成此说,但他们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六朝是一个叙事文体较为边缘的时代。其实,这种论调与明清叙事文体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清碑文批评以叙事为正体,以今律古,严分正变,无疑对六朝碑文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也有一些文人不拘泥于正变之说,如汪中云:“碑铭之体,自东汉至于唐初,其叙年月官阀既详且实,而于事迹,则为隐括比拟之词。中唐以后,作者数家,始以《史》、《汉》叙事之法行之,故史家多采焉;而年月官阀,以求行文简便,且避体制之重。”他认为碑文创作应“于年月官阀则用汉以后例,于事迹则用唐以后例”(汪喜孙《容甫先生年谱》)。虽然汪中仍重叙事,但却表现出融通正变的可贵倾向。到了近代,刘师培等人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六朝碑文进行研究,注重辨体分析,深入挖掘六朝碑文的独特之处罢。今天要避免那种尊正卑变的狭隘思维,以一种通变的眼光重新审视六朝碑文的独特成就。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