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读者: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我馆部分原文传递服务可能会有延期,无法在24小时内提供,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
2022年11月29日
摘要: 细颗粒物PM2.5和PM1是目前制约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因子,这使得开展细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成为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改善随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本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对随州市城区内两个具有代表性的A和B点位细颗粒物... 展开 细颗粒物PM2.5和PM1是目前制约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因子,这使得开展细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成为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改善随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本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对随州市城区内两个具有代表性的A和B点位细颗粒物样品进行采集与化学组分分析,利用PMF模型,开展了随州市城市区域内细颗粒物的来源解析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监测统计结果表明,随州市城区细颗粒物污染严重,PM2.5年均浓度为82μg/m3,是国家二级标准限值的2.3倍,PM1的浓度也高达42μg/m3。同时,细颗粒物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PM2.5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季节变化规律;PM1浓度则呈现夏秋季高与春冬季低的变化趋势。B点细颗粒物浓度普遍高于A点。PM1/PM2.5的比值分析发现,细颗粒物更容易富集在PM1中。 2、细颗粒物中的水溶性离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SO42-、NO3-和NH4+是8种水溶性离子中的主要离子,其和占所有离子含量的78.7%(PM2.5)和76.9%(PM1)。SO42-和NO3-在冬季浓度最大,夏季最低;NH4+在春夏季偏高,秋冬季偏低。B点位PM2.5和PM1中SO42-、NO3-的浓度均高于A点位,CI-的浓度则低于A点位。A和B两点位PM2.5和PM1中的NO3-/SO42-年均比值分别为1.01和0.95,这表明研究区域内的固定源排放与移动源排放相当。 3、细颗粒物中的地壳元素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Al、Fe、Zn、Ca、Mg和K的浓度之和占到了总元素的81.82%-98.46%(PM2.5)和80.51%-97.30%(PM1)。富集因子分析法表明,V、Cr、Cu、Zn、As、Cd、Sn、Sb、Ba、Pb、Hg主要来自人为源。PM2.5和PM1中的地壳元素具有相同的来源。 4、细颗粒物中的OC与EC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冬季OC浓度最高,春季EC浓度最大。总体上A点OC的浓度明显低于B点,EC则相反。OC/EC比值表明:机动车排放是细颗粒物中OC与EC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表征评价OC氧化转化为SOC的评价指标ηSOC,ηSOC与O3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6,表明SOC氧化生成率指标ηSOC具有实用价值。 5、PMF模型源解析结果显示:PM2.5的来源依次为工业/燃煤源(28.4%)、建筑/道路扬尘源(23.1%)、机动车尾气源(20.7%)、二次无机源(18.6%)、生物质燃烧源(5.9%)以及其它源(3.4%);PM1的来源依次为二次无机源(33.3%)、机动车尾气源(24.9%)、工业/燃煤源(22.9%)、建筑/道路扬尘源(8.5%)、生物质燃烧源(6.2%)、其它源(4.2%)。因此,加强工业/燃煤源、建筑/道路扬尘源和机动车源的排放控制,对降低PM2.5和PM1浓度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研究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 收起
系统维护,暂停服务。
根据《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您当前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
如您有科学或教学任务亟需,需我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可由单位单位签署《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说明情况,我馆将根据馆际互借的原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扫描件请发送至service@istic.ac.cn邮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模板详见附件。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NETL仅提供少量文献资源原文复制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您当日的文献传递请求已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