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初步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胃十二指肠内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特别是常规介入放射学技术不能解除梗阻的顽固性胆道梗阻,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材料与方法:健康杂种家猪20只,雄性9只,雌性11只,行胆总管结扎,建立梗阻...
展开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初步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胃十二指肠内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特别是常规介入放射学技术不能解除梗阻的顽固性胆道梗阻,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材料与方法:健康杂种家猪20只,雄性9只,雌性11只,行胆总管结扎,建立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术后14天,随机分成两组:(1)经皮肝穿刺胆管—胃十二指肠内引流组(A组,n=l0):在DSA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胃十二指内引流,置入内引流管.(2)模型对照组(B组,n=10):单纯行外科性胆总管结扎后,未行干预治疗措施.在不同时间段内抽血检查,观察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比较各组间及干预前后差异,观察不同时间段肝脏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结果:A组介入技术成功率100%,其中1只死于经皮肝穿刺胆管—胃十二指肠内引流介入术后第11天,死亡原因: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50%,主要为胆管出血、发热.B组分别死于胆总管结扎术后23天至32天,平均生存时间为28.3天.实验动物随梗阻时间的延长,TBIL、DBIL、ALT呈持续升高,经引流后TBIL、DBIL、ALT下降明显,ALB随胆管梗阻时间延长,有所下降.影像学表明:胆总管结扎后14天肝内胆管扩张明显,介入治疗后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梗阻、扩张征象.病理示经介入治疗肝组织结构明显好转,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梗阻、扩张征象.结论:经皮肿穿刺胆管—胃十二指肠内引流术是治疗胆管梗阻,特别是常规介入放射学技术不能成功的顽固性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方法,是介入放射学又一新的治疗手段,可以考虑选择性地应用于临床,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