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毛宗岗是十七世纪中国小说理论繁荣时期重要批评家之一.以他为主评点的《三国演义》成为四百年来盛行不衰的定本,世称"毛本".毛本在评改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小说艺术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宝库,推动并加强了这一理论的成熟,其理论内涵与...
展开
毛宗岗是十七世纪中国小说理论繁荣时期重要批评家之一.以他为主评点的《三国演义》成为四百年来盛行不衰的定本,世称"毛本".毛本在评改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小说艺术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宝库,推动并加强了这一理论的成熟,其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全文共六章.第一章"毛评考",包括"署名考"与"评改考"."署名考"辨析《三国演义》评点应为毛氏父子二人合作,而以毛宗岗为主."评改考"探讨毛评以李卓吾本为底本,对小说的回目、语言、人物、情节等方面都有改动,从中揭示出对小说艺术的认识及其意义. 第二章"本质论".毛宗岗继承"传奇者贵幻"的观点,全面分析了历史小说的艺术本质.他认为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著作:史书"各人分载",而小说"合成一篇";史书"不相联属",而小说"无一处可断".他提出历史小说"纪人事",是"叙一定之事";历史小说创作应以"天然妙事,凑成天然妙文".据考证《第一才子书序》出自李渔,因此由"据实指陈"一语而论毛宗岗的小说观是"实录"的,这是一种历史的误解. 第三章"人物论".首先,有关人物配置的评点分析了三种人物组织关系,即以次引主、对位关系和同位关系.其次,毛宗岗提出的"千古第一"说虽有绝对化的倾向,但其说有文体、社会心理、审美等诸多理论前提,并且实际上在他看来,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而是复杂的,"人人不同,人人如画".在性格与环境的关系上,毛宗岗总结出一种"因时而变者然"的辨证性格观,补充了金圣叹性格理论的不足.再次,有关人物塑造的评点分析了三种人物塑造方法,即正衬、化静为动与不写之写.其中,不写之写的观点发展了传统诗学中"隐秀"的艺术手法,含蕴着丰富的审美意味. 第四章"结构论".毛宗岗小说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对长篇结构的探析.他分析了小说的整体布局与局部布局,提出了三种结构方法.他认为插入在小说中的诗、文等其它文体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结构作用,并分析了章回的结构特征.其对《三国演义》后幅"愈出愈奇"审美特征的揭示具廓清之功.读者应以"后文不可不读"的态度善待后幅. 第五章"叙事论".毛宗岗的叙事批评是古代小说叙事理论最成熟的代表.毛本的改笔体现出他对叙事艺术的认识.他所提出的"叙法变换"和"叙事妙品"等概念,在注重叙事行为艺术的同时,追求叙事艺境的高妙.他提出了"妙在不知其人"的叙事视点观,认为内视角具有"加倍出奇"的艺术效果.他认为地理空间具有"不特次序井然,亦见机密之至"的叙事意义,并以诸葛谨的安放为例指出小说应讲究人物的位置艺术.他还指出《三国》的叙事流程受两种空间机制调节,即"一边……一边"的关系机制和"笙箫夹鼓,琴瑟间钟"的情境机制.毛氏还提出了三种空间叙事模型:对称对偶、交叉叠加和有无相生,这在当时是一种崭新的认识. 第六章"文法论".毛宗岗的文法论涉及修辞、技法及"文章之妙"等方面.有关修辞,他分析了章回的修辞艺术,和小说行文的修辞寓意,并涉及到映衬、变化、反讽等三种语言修辞技巧.有关技法,主要分析了他对凸显、穿插、铺垫等艺术技巧的认识.有关"文章之妙",他认为小说应以情动人,"至性至情,读至此令人泪下";应讲求文势,"纡徐有致";还应"写得次序". 结语:毛宗岗是古代历史小说理论的开拓者,他对《三国演义》的评点推动并促进了中国小说批评范式的真正形成. 全文最后附录本人有关毛宗岗字号、师承的考证,辑录其佚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