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目的筛选与临床紧密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27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
展开
目的筛选与临床紧密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27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50例(mRS 0~1分)和预后不良组77例(mRS 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构建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应用决策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校准度和临床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58(52,72.50)岁、11(7,17)分、8(5,13)分、2.34(1.58,4.06)、0.92(0.87,0.96),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55(47,62.25)岁、5(3,8)分、2(1,5)分、2.24(1.59,3.83)、0.88(0.84,0.93),淋巴细胞绝对值为1.90(1.28,2.60)×10~9,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的2.06(1.48,2.67)×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机械取栓率、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既往冠心病史比率、房颤病史比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比率分别为20.8%、51.9%、6.5%、16.9%、24.7%、50.6%,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9.3%、14.0%、0.7%、4.7%、8.7%、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机械取栓、END、LAA均是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其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其曲线下面积为0.877,校准曲线图显示患者实际预后和预测预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绝对误差为0.064;应用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5.2%~93.0%之内有较高的临床适用性,可带来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机械取栓、END、LAA绘制的预测模型列线图能较好预测AIS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可为患者带来临床效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