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民国时期,绥远是重要的产粮区,但当地农业却被视为"落后",这一反差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基于独特的自然、社会背景,绥远农业整体上以粗放型为主,而灌溉区"水地"却出现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倾向,其技术蕴含了适应本地生产实践的独到之处.在当时的历史条... 展开
作者 | 杨凯 |
---|---|
作者单位 | |
英文名称 | Early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Restudy of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Suiyuan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
期刊名称 | 《前沿》 |
期刊英文名称 | 《Forward Position》 |
页码/总页数 | 124-135 / 12 |
语种/中图分类号 | 汉语 / K2 |
关键词 | 农业现代化 绥远 民族地区 乡土因素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生态环境史》"(13&ZD080);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近代中国引进外来农业动物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10000-23112101/061). |
收录情况 | CHSSCD |
机标主题词 / 分类号 | 对比度;环境;生产实践 / ZT3*;X;F273 |